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老爷不是伤心说,富阳百姓埋怨你么?”王贤笑道:“这道告示一出,老百姓的心,保准一个不落的,全跑到大老爷这边!”

“你就别卖关子了!”魏知县的心里百爪千挠,催促道:“快快道来!”

王贤便道出告示的内容,听得魏知县和吴小胖都傻了眼……

“这,这也太狠了吧……”吴为瞠目结舌道:“你这是要把他们往死里玩啊!”

“好!”魏知县却兴奋起来道:“既能解决困顿民生的痼疾,又能让那些大户的粮食砸在手里,还为本县解了围……真是一箭四雕,何乐而不为!”

便立即亲自起草,写了两份告示,用印后让人先将前一份张贴出去!又将后一份交抄发房各誊抄五百份,在全县张贴!

从签押房出来,吴为小声问道:“大老爷说一箭四雕,怎么只说了三个。”

“小胖,你真有武功么,”王贤转过身,捏捏他的腮帮子道:“看不出来啊。”

“……”吴为郁闷地点点头。“跟我爹学了点三脚猫。”

“真人不露相啊。”王贤笑着压低声音道:“这就是大老爷的第四雕。”

“原来如此。”吴为一点就透。他知道大老爷一副君子相,报复心却很重。所以第四雕就是,能得到机会报仇。

王贤松开手,改为搭着他的脖子,大笑着走出后衙。

杨家别业中,诸位员外再次聚在一起,厅堂里的气氛,却跟昨日判若云泥。

一张张还残留着志得意满的脸上,全都阴云密布。没办法,看着杨简那张被打成猪头的脸,纵使平日和他有仇的,也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听杨简讲完了事情经过后,众员外的心情就更糟了。他们一样想不通,王贤怎么会认识马三保呢?

“这下可麻烦了。”于员外忧心忡忡道:“有郑和撑腰,魏知县还不跟我们拉清单?”

“怕啥。”王员外却满不在乎道:“没听老杨说么,郑公公是什么人物?不会管到咱们县里来的。只要别闹大了,咱们该怎样还怎样。”

“也是。”李员外点头道:“咱们没必要慌神,这段时间嘱咐家里小心点,不要授人以柄,官府能奈我何?”

“我们的田……不会有问题吧。”这才是众员外最关心的。

“不会有事的。”王员外断然道:“魏知县已经在白纸黑字的契约上用了大印,他自己都没办法赖账!”

“也是。”众员外点头道:“官府里的契约,就是到了永乐皇帝那儿,也得认账。”

“还有件事儿,大家想过没有。”于员外又小声道:“王贤回来了,粮船还会远么?听说是五十艘四百料的粮船……每船七八百石,就打七百石算,也有三万五千石稻米……咱们那五万石稻米,还不得贬值啊。”

众人登时就下来汗了。这两个月来,富阳闹春荒,大户们却天天乐开了花。因为他们储存下的五万石粮食,是一天一个价,都涨到天上去了。能卖到七八钱一斗,也就是七八两银子一石,你还别嫌贵,有钱都没处买!

这让他们体会到了资产飞速增值的快感,心情自然也飞到云端。但湖广的大米一到,粮价肯定应声下跌,至少得跌去一半,那得少赚多少钱啊……

“这真是个麻烦事。”杨员外擦汗道:“不能让粮价跌下来!”

“怎么可能……”众员外发现他不光长着猪头,还有一个猪脑,“要是和县里关系好,甚至能控制住知县,还有指望。可现在姓魏的都恨死咱们了,不可能帮咱们抬价的。”

“没什么好犹豫的了。”李员外拍案道:“趁着老百姓还不知情,赶紧分头出货去吧!能赚多少算多少!”

“好。”众员外纷纷点头,于员外道:“要想尽可能多卖,是不是得降点价?”

“最少六两一石。”李员外想一想道:“但不到最后别亮底,能高价卖一石,就多赚一点!”

“晓得了。”众人便起身要往外走,却见李寓李秀才,一脸见鬼似的急匆匆进来,顾不上向诸位长辈问安,便惶急道:“爹,大事不好了!”

“冷静!”李员外感觉有些丢脸,呵斥道:“平常怎么教的你!”

“……”李寓郁闷地抿抿嘴,低声道:“孩儿是惊呆了。”

“你将来是要做官人的,不管什么事,都要保持镇静。”李员外这才板着脸,端起茶盏,轻呷一口,八风不动道:“讲吧。”

“县衙贴出布告说,因为四月蚕忌,官府停征罢讼、与民休息!故而暂停开田一月,一应灾民不再出夫,改为为官府养蚕……”

‘噗……’李员外一口水,结结实实喷在儿子脸上,声音都变了调道:“什么?”因为过于激动,又被口水呛到,李员外剧烈咳嗽起来。

厅堂里登时炸了锅,员外们的表情精彩极了!

“太无耻了这也!”王员外怒不可遏道:“把我们的粮食骗去,转眼就不认账了!”

“卑鄙!”杨员外气得直哆嗦道:“才签字用印就不认账,姓魏的还有一点信用么!”顿一下道:“人无信不立,他就不算个人!”

“畜生啊畜生!”李员外终于在儿子的帮助下顺过气来,一张脸仍憋得发紫道:“太不要脸!人怎能这样不要脸呢?”

“难道他能随意停工?”众人望向杨员外和王员外,文契是两人签署的,自然应该熟悉条文。“你们是怎么看的合同?”

“契书上有限定交付日期啊。”两位员外无比冤枉道:“不信拿出来看看!”

“快,拿出来!”李员外摸出钥匙递给儿子。

不一会儿,李寓将那份由李家保存的契书取回。众员外围上来一看,见第三条上明明白白写着交付日期……一共分五批,一批两千亩,第一批四月初五交割,第二批五月初五,之后一个月一批。

王员外见状大声道:“我说吧,我们当时仔细看了,没问题的!”

“哈哈,有这个就不怕他们耍赖!”员外们不太踏实地笑道:“大不了告到省里,官府自己定的合同,官府必须认账!否则如何取信于民?”

那杨员外却似乎想起什么,翻到约书最后一页,细读其中一个条款,登时慌了神:“坏了……”

众人闻言,都瞧向那条款,只见上面写着:

‘以上条款之履行,应以不违背国法律条、公序良俗为前提。若有违背国法律条、风俗良俗的情况发生或可能发生,双方有权免除或推迟条款之履行。’

“这是啥意思?”好些人看不太懂。

“就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有权免除或推迟履行合约……”李秀才小声解释道。

“这次他们能用上这条?”众员外瞪大眼道。

“蚕月官府停征罢讼,是两浙不成文的法条,民间禁止外出,专心养蚕,也算是公序良俗。”李秀才叹气道:“能用上。”

“他们岂不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拖延?”众员外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之火,又被一泡尿浇灭了。

“更可怕的是,”李秀才脑子转得快,黑着脸道:“养完了蚕,又该收夏税了,收完了夏税又该编造黄册了,编完了黄册,又该收秋税了,收完了秋税,灾民也该回家了……官府可以一直有理由拖下去!”

“这……”员外们听得心肝直颤,于员外小声道:“三月到十月,官府确实不征民夫。但那是对本县百姓来说。这次开田的民夫是外县来的灾民,在本县没有田产生业,没道理也不能征发吧?”

“要开工,光有民夫不行,还得有官府的人组织、监工啊!”李秀才苦着脸道:“魏知县完全可以说,衙门要忙着收夏税、忙着编黄册、忙着收秋税,抽不出人手来组织开田……依然可以往后拖。”

第一百一十九章杀招

“你俩怎么签的合约?”员外们将怒火倾泻到杨员外和王员外身上,纷纷愤怒地指责道:“眼看着让人家下套!”

两人却满腹委屈道:“前天把文书拿回来,你们不也都看了,哪个看出问题了?”

众人登时没话说了。那契书之厚难以想象,为大多数人生平仅见。他们耐着性子逐条看过,难免头昏脑涨,对好些条文更是似懂非懂。就好比这坑爹的一条,其实大家都看过,但没一个觉着有问题的,直到人家引爆了炸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个陷阱!

“这要打官司的话,怕是难言必胜了吧?”沉默许久,于员外方小声道。

“嗯……”李员外点点头,闷声道:“哪能真打官司?这种事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总不能由着他们赖账吧!”众员外万难接受道。

“赖不了账!姓魏的不就是想把这事儿拖黄么?休想!”李员外恨声道:“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不知道富阳县到底是谁的天下!”说着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这件事不着急,先放一下日后再说。眼下头等大事是卖粮,他不仁我不义,咱们也没必要理会禁令了。不拘是银钱,田宅、工坊之类的都敞开收购!”重重一捶几案道:“这五万石粮食一粒不留,能买到什么就买什么,能买多少就买多少,这都是咱们对抗姓魏的本钱!”

“好!”“是!”“明白!”众员外哄然应声。奶奶个熊的,历来只有他们玩弄县官,姓魏的竟敢反客为主,把他们当猴耍!怒火熊熊燃烧,化作无穷动力,他们要跟姓魏的拼了!

员外们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哀兵之态,再次走出李家堂屋,谁知王员外的儿子又跌跌撞撞跑进来,失声大叫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住口!”员外们一起怒吼道:“我们已经知道了!”

“呃……”王员外的儿子一愣,道:“衙门口刚贴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是那个蚕月停工的告示么?”李寓李秀才道:“我已经禀告过诸位叔伯了。”

“不是那个。”王员外他儿大摇其头道:“后来又贴出一个……”

“什么?”众人一愣,“又一个?!”

“是。”王员外他儿点头道:“官府说,他们成立了‘富阳县立粮行’,第一批从湖广所购之四万石稻米,于两日后抵达富阳,将以低价向百姓敞开供应。”使劲咽口唾沫道:“且日后每月都有两万石低价米常态供应……”

前一条告示,还能让员外们暴跳如雷,这后一条直接让他们呆若木鸡了。好半天,王员外才嘶声道:“低价……到底是多低?”

“一两银子一石。”他儿子带着哭腔道。

“啊……”员外们终于承受不住,当场晕过去三个,还有好几个站立不稳的,登时跌坐在地上。其余人虽然站着,但也无不形容骇然、如丧考妣,甚至有人号啕大哭。但这次李员外没有出声喝止,因为他是晕过去的三人之一……

之前官府的第一张告示,虽然让员外们切齿痛恨,但于他们没什么损失,因为毕竟有两千亩成田到手,哪怕搭上一万七千石粮食,也不算赔。何况那八千亩规划田总要有个说法,最差也是按合同退一赔一,他们还是赚的。

因此更多是被愚弄被羞辱而产生的愤怒,然而这第二张告示,却要了他们老命!

本朝推行科举制度,赋予有功名者以特权,故而本朝的乡绅巨室,多与科举挂钩。谁家能考中举人,家族便会迅速兴旺,谁家有人做了高官,则立即成为巨室。但若子孙没有出息,无缘功名,家族又会丧失特权。所以这些乡绅巨室与汉唐时的门阀士族截然不同,他们的特权与族人的功名官位息息相关,如果不能抓住拥有特权的时期完成积累,家族难逃快速衰落的宿命。

大户们都知道,大灾之年也是暴发之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