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年英海军部以制式作战指令取代舰队司令自订指令,指挥官仅允许对制式指令进行微幅补充,指挥官会不顾伤亡地遵循部颁作战指令,而不愿对其有些许违背。  
  如同海军战争学院哈登道夫(John Hattendorf)教授指称,克瑞斯威尔(John Creswell)提出最新资料证实,在1799年以前,此一作战指令并非英国海军部的指令,此点与马汉(Mahan)和柯白(Sir Julian Corbett)归纳出的共同认知相反。克瑞斯威尔强调皇家海军的战术基本上没有什么错误。就某种程度而言,此亦强化了作者认为需要协调一致、具实用性准则的论点。姑且不论《英国皇家海军的航行暨战斗指令》(Sailing and Fighting In Structions for His Maiesty's Fleet)文件是否已发布、背书或未获得海军部的注意,线性列队与尽可能占取上风位置的概念已深植舰队指挥官心中。皇家海军延伸阵线的作战方式,使其在近一个世纪的战役中未获致决定性结果,反而造成了相当大的挫折。  
  一成不变的作战指令,不仅系准则亦是教条。如同改良管制舰队的方式一样,他们规定了各种信号,俾利管制舰队运动。舰队几乎不曾想到创造性的战术,更不要说有符合创造性战术的各项做法。未经训练的各项作为,在作战中即不可能执行。在敌舰队后半部集结、突穿敌阵线或在敌之一部进行夹击都是致胜契机,舰队司令却不运用。更确切地说,在作战指令这本宝典中,由于未将这些作为排除在外,所以他们可能根本未曾想到,随着十八世纪走入历史,此种指挥与管制作为不仅扼杀了战术,同样地亦阻扼了研发战术的创造力。  

 
海军战术再生阶段  
  我们尊敬纳尔逊未打破作战指令的僵化形式主义一事;罗德尼(George Rodney;1782)、贺威(Richard Howe;1794)与邓肯(Adam Duncan;1797)则打破了此一指令的僵化形式主义。杰维斯(John Jervis)在1797年的圣文森角战役(Batte of Cape St。 Vincent)中,分享了纳尔逊的战术才华及其带来的荣耀。就纳尔逊的成就而言,可将其视为一个无与伦比的战术家,因为他知道如何运用皇家海军新近才有的战术自由。柯白向海军少将康本斐尔特(Rjchard Kempenfelt)保证,制颁新的命令及信号可使舰队运动如同1780年早期般的灵活与弹性。罗比森(Robison; p。 346)指出,过度讲求形式主义已被广泛讨论,相关解决方案已在酝酿当中。一般而言,法国在战术理论上的成就远远超过英国,其战略家的著作公认较英国人的作品更具散发性。印度洋海战结束迄今历经了两个世纪,我们仍对法军舰队司令萨弗兰(Pierre Suffren)在海战中的战术作为钦佩不已。这位在军旅生涯中表现杰出的法国人,奋发进取并实践新战术,他是一位少见的创造者。我们推崇先贤,因为他们独具慧眼、智勇双全,并能剑及履及地使战术发展日益茁壮。  
  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加(Trafalgar)海战使得英国将领纳尔逊名留青史。特拉法加海战是十八世纪最大规模的舰队作战,纳尔逊的功绩非靠历史偶然事件有以致之,他为人所不能为,而且消灭了敌人舰队。由于他的丰功伟业,此后舰队作战不再,确立了英国海军长达百年的海上霸权。众人皆知,特拉法加海战不是幸运获胜的,纳尔逊运用其在尼罗河及哥本哈根的作战经验,掌握集中和速决原则。托人可于其在作战前对舰长们颁布的作战指令中发现上述各项原则。有关这场战役及对纳尔逊的分析,法人鲍德利(Ambroise Baudry)所为的透彻分析无人能及 ' 原注:Baudry; pp。 218…36。 ' 。鲍德利直接点出时间与运动要素以及纳尔逊的应变计画,系这场战役的成功要素。他亦指出,虽然法军舰队司今维尔纳夫(Villeneuve)几乎完全掌握了纳尔逊的行动,但仍不知如何去阻挡纳尔逊的行动。维尔纳夫完全无法反制纳尔逊的作为。  
  即使纳尔逊以27艘舰艇的劣势兵力,对抗法将维尔纳夫所统领的33艘舰艇优势兵力,纳尔逊仍有信心赢得胜利。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摧毁法国及西班牙的舰队达成了英国十年来的战略目标,他亦完成了百年来任何将军无法企及的目标。  
  纳尔逊采取近战并紧咬敌军不放。敌舰进入致命的300码射程时,他的舰长将会给予法军迎头痛击。纳尔逊选择正确的战术,击败特定敌人以达成国家特定战略目标。当纳尔逊有所计划时,即使已在执行中,他会沟通、说明,结果证实正确可行。他的舰队在近距离内快速开火,他的计画符合训练需求。他善用每一机会向舰长们说明所采取的战术作为,舰长知道为所当为,且不会误解计画本身内容。在几乎没有任何信号提示情况下,计画仍贯彻地执行。1805年,航海命今即战斗指令的概念系一个惊人创举,亦系说明现代化舰队的贴切标题。  
  我们可能从特拉法加海战中学到错误的教训,纳尔逊用来对付川普(Marten Tromp)、卢义德(Michielde Ruyter)与萨弗兰等人的战术可能会造成灾难。纳尔逊的舰队在10月份的微风中每一艘军舰都曾曝露在敌人眩侧火力射程内三至四次,假如敌人有一流的战技,纳尔逊必败无疑。纳尔逊的舰艇在到达有效射击范围前,可能近半数已瘫痪无法战斗;纳尔逊本人或许亦明了此点。我们提出此等警语或许是肤浅的。或许纳尔逊的胜利是因为他遂行了大胆攻击,能力不如他的指挥官若未谨慎的观察、评估敌人,贸然模仿纳尔逊向敌人火力冲进作为,将会造成整个舰队溃败。我们不知道纳尔逊若在1688年对荷兰作战及在1916年对德国的作战中,会采用什么战法。然而,我们确信纳尔逊的战术对于战略目标的达成、武器火力发扬以及兵力集结运用而言是正确的。  

 
战略的影响  
  为能明了英国、荷兰,特别是法国等国的战术发展,必须对这些国家采取的政策与战略进行简要地说明。战术及战略会相互影响。战术指挥官务必了解战斗目的,战斗目的常堂不仅于击溃敌人舰队而已。  
  在三次的英荷战争中,双方的战争目标是夺取海洋控制权,因此发生了多次海战。这些战役的战略目的,可以蒙克(Monck)被询及引发二次英荷战争原因的答复词做为说明。他指出:荷兰的贸易过盛……英国下定决心自其手中夺回贸易 ' 原注:Quoted in Lewis(1948);P。 89。 ' 。这是一场贸易战争,祇在海上争战,没有侵略问题。对荷兰而言,英吉利海峡的交易就是其生存的问题。能生存国家就可以兴盛,无法生存国家就会雕零。双方为达各自目的,战争系无可避免的。因此,筹建海军或追求和平,就是其必须进行的选项。由于战争目标的局限性,赢家可得到财政上的净利益,输家将蒙受财政损失与国家动荡。因此,双方都为胜利而战。彼此都知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可以终结一场战争;一直到新的舰队筹建完成后,才会再发起另一场新的战争。  
  法国的战略目标则是避免决定性战役。然而,英军的优势即是赢得决定性战役并掌控海洋。英国与骠悍的荷兰作战时,学到了不少战术教训,但这些战术用来对付顽强的法军时就失灵了。对法国而言,虽然决定进行海洋作战,他们认为海洋仅是侧翼,战场在陆上出现后,法国通常会自两个战略中采取当中的一个予以实践。他们会保有一支强大的舰队,牵制英国海军(不常成功)并且寻求作战机会,或是采行游击战以低成本获致适当利益。  
  在此,我们无意讨论法国海军战略是否明智,就其战术而言,可对下列事项进行必要观察:  
总体而论,在纳尔逊完成英国战略目标前,法国战略的实践较英国战术的发展来得成功。 
即使入侵英国或决定性战役可使法国获得极大利益,但是法军根本上做不到,因其战略上的积习已深。 
当英国皇家海军习得如何近接及打一场决定性战役时,避战的法军在战术上已被摧毁,战略上亦遭受严厉打击。 
 

 
结语  
  帆船作战年代,由于武器射程有限,所以系以舰对舰战术进行交战。到了这个时代末期,藉由增加舷侧火力、提高射击率或加强射击精度来有效地集中火力,英国系以提高射击率来强化火力,法国则藉加强射击精确度来达成这个目标。  
  1650年,发明了线性指挥序列作战,此种战术便于协调(队形中以最少的通信达成舰队迅速的运动)与合作(近接编队中避免误射友舰及防止避战者)。很快地,指挥官发现了多路纵队亦可集中火力:各舰间藉相互支援,可将整个舰队火力予以集中。  
  舰队编成军列纵队比较简单,故较其吸引力。十八世纪初期,英国海军的教令变成了不可侵犯的教条。除了偶有例外,指挥官必须保持僵化的纵队作战,此举扼杀了战术奇袭以及集中舰队形成局部优势俾对敌之一部进行夹击的可能性。不幸的,作战指令局限了指挥官与顽强对手对抗时的近战及击败敌人能力,此见于敌人火力较弱或为满足战略要求而冒战术危险进行交战时。十八世纪中期,帆船作战时期的最后五十年间,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司令致力于摆脱教今束缚,并在近战中击败劣势敌人而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当舰队指挥官摆脱单纵队作战栓桔后,他们发现了其他使舰队兵力集中的方式,以防止敌舰窜逃;纳尔逊就曾如此做。在特拉法加海战的最后一击中,他消灭了敌人,其战术运用的成功包含下列几点:  
纵队间及纵队各舰间相互支援,直至战斗及无法避免的混战开始。 
简单而明确的计画作为,保有执行上的弹性。 
少量的通信指挥。舰长们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知道纳尔逊的意图。 
占取上风位置时主动攻击,但也注意接敌时处于下风位置的可能性。 
充分掌握舰队海上运动与距离间的关系期能达成对敌全军进行战术奇袭或集结舰队优势兵力。 
为战而训,训以备战。 
遇强敌有高风险存在,但如已知敌手的炮术及队形管制能力较弱,其风险性较低。 
 
  英国皇家海军的战术目标,通常系在摧毁敌人舰队,这亦符合大英帝国战略目标。法国系英国的主要对手,其对英国海军形成相当制约,法国舰队规模不大,亦未接受与敌正面对决的训练。法国的战术作为皆系依据战略目标与其相对弱势的兵力来进行调整,此种做法经常获得成功。然而,就长期而言,此一方式使得法国本身的舰队战术、能力与作战意志,越来越禁不起考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 '翻译'  
SANJYSAN '扫描'  
SANJYSAN 'OCR'  
Mboat '校对制作' 2004…12  
 
 

 
    
第三章 承平时期的战术发展:  
1865…1914年  
韦恩·休斯 '美'  
'出自《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2000  
战术思想的黄金年代  
先驱者  
美国内战后:1865…1885年  
大型火炮的胜利1900…1916年  
战斗纵队队形重现  
T字战法  
巡航编队与战术侦察  
指挥与管制  
驱逐舰屏卫及鱼雷的威胁  
世代交替的理论与实践  
日德兰战役  
观念与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