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卫星、陆基超地平线雷达与其他相关的战术作为等。  
 
  b.干扰搜索系统系在争取距离,千扰控制系统则在获取时间,两者皆在追求位置优势。  
 
  c.欺敌亦可用以反制敌人武器。雷达干扰片可用以对敌方飞弹进行反制,噪音器可反制敌人的音响归向鱼雷,此等皆系最佳例证。  
 
  d.以目视、雷达与红外线甚难侦得潜舰,有时,潜舰还可以借着保持安静的方式来避免遭被动声纳侦测。  
 
  e.此系一种非对称的反制方式。秘密信号,如低拦截率(low…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无线电传输,可使敌人采用的主要反制措施如拦截与利用失效。因本表篇幅有限,无法进一步地探索这个问题的逻辑。  
 
  f.「利用」可能系此表所列的最重要反制措施,吾人应正视下列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亦即敌人比我方更早运用搜索系统。无线电传输可被截听与解密。此外,当敌人预期其无线电传递会遭到截听时,他将实施电子反反制相关作为。如此一来,他将散布错误讯息,小心防范本身受到欺骗。长期以来,军事更上充斥着诸多涉及一个以上谍报单位利用通讯进行的战略欺敌作为。然而,这并非本文关切的重点。有关此一议题的出色严谨著述,参见丹尼尔(Daniel)与贺比格(Herbig)合着的《战略军事欺敌》(Strategic Military Deception)一书。  
 
  原则上,攻击行动采取的一连串措施,任何时刻皆可能被一项反制措施中断。一项成功的反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挫败、延迟或降低攻击者的任一作为。然而,在本文中,我们无意对感测手段与反制措施进行细部讨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任何一方皆试图藉由重复配置、掩蔽、隐蔽、密匿通信与强大的电磁权等作为,迫使敌人无法执行表5…2所列的A至C各项作为。感测战争的目标,在于缩短本身执行表5…2各项作为时间,同时拉长敌方执行相关作为时间。表5…3系由表5…2修正而得,该表强调的系成功反制措施的相对重要性。  
  表5…2 有效攻击所必需的各项作为  
 
战略侦测(A)  观察敌人主要兵力之部署或是未来在某区城之部署  
战术侦测(B1)  对敌人位置定位以利进行攻击  
追踪(B2)  获得发起一次成功攻击所需的敌人位置之充份资料  
目标定位(B3)  确定敌人细部部署,俾能使攻击达到最大的效用  
攻击(B4)  对协调攻击与集中攻击的管制  
损害评估(C)  攻击后对战果的评估  
 
  我们可以看到,表5…3中并未将「利用」之反制措施列入。根本原因在于其产生的效用,不同于摧毁、阻断、欺敌或排拒。《利用》提升了战术侦测、追踪、定位与攻击等一种或多种手段的效力。前者构成了我方发起攻击的要素。《利用》具有本身的动态性,其系描绘战术景象的最佳方式,此可参见本书第十一章中现代战争的兵力对抗模式。  
  表5…3 成功反制措施的效应  
 
  
 
  为能目睹新型感测器在二次大战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其对资讯战争的强力支持。下文中,我们将观察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信号战争」(signal warfare)的动态过程。  

 
雷达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雷达与雷达反制系最重要的感测工具。在我们对此进行的相关讨论中,应涵括近发引信(一个抗爆震的袖珍雷达)与其对武器效能的提升。海军使用五吋高平两用炮防御敌机攻击,近发引信不仅使射控散布误差(dispersion error)的容许度增加了二或三倍,同时亦将三度空间的射控解算简化成二度空间问题。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科学家即已提出运用脉冲无线电波侦测舰艇与飞机的可能性。1930年代,数个国家已秘密地进行此项研究。1935年12月,英国在英格兰东海岸建立了五座雷达站。虽然,在不列颠空战时,雷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装备,但它不似密码分析般地被视为秘密武器。换言之,雷达仅被敌方视为一种未知武器。雷达的出现与其重要性,很快地即被交战各国了解。雷达与雷达反制成为快速发展的科技竞赛,它吸引了大量科学资源,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辐射实验室,编列人员扩充了百倍之多。 ' 原注:该实验室人数由40人扩编至4;000人,Brodie and Brodie,p。209。 '  
  做为一种战争工具,雷达是无所不在的。1939年结束时,舰载雷达原型已测试完成,测试项目包括了对飞机的长程侦测、防空射控与水面追踪等。1940年起,在英美两国合作下,雷达的研发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42年,公分波长(centimeter…wavelength)的雷达已备便生产,其精确度足以应用于对单飞飞机之侦测、战机的昼夜指挥,以及水面与防空作战的精确枪炮定位。1943年前后,雷达已配备在为数甚多的侦察机上,其主要影响表现在对水面舰艇的搜索与攻击。此外,当为数甚多的反潜巡逻机加入战斗后,使大西洋的对德潜舰作战形势逆转。1940年起,雷达成为战机防御地面炮火的重要工具。诺曼第登陆前,雷达更成为协助战机与轰炸机清扫地面的最具效力装备。就对空防御言,雷达在海上的重要性甚于陆地。  
  雷达很快地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导航工具,亦使得狭窄水域的高速水面作战成为可能。由于舰艇对于雷达的仰赖甚殷,一旦其在夜间出现雷达故障时,对舰艇实体与人员心理皆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做为战争的一种更直接工具,1943年时雷达开始协助导引轰炸机,对德国境内的目标进行攻击。罗远(Loran ' 译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远距离导航系统 ' )被用做舰艇与飞机的导航协助,在全球各地的运用日广。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与日本等国家,皆不遗余力地进行雷达研发。飞机的攻势与守势作战越来越仰赖雷达,如何对其进行反制就成为战术上的重要问题。首次亦是最重要的感测器战争出现于欧洲天空,特别是从不列颠战役至1945年的这段期间。这段史实提供吾人研究搜索与武器投掷手段、反制与反反制的最佳个案研究素材(北越战的史实更具研究价值,因为分析家迄今未能获得北越的战术作为相关资料。)  
  在太平洋的天空,吾人见识到美国拥有的巨大雷达优势。在东所罗门岛战斗中,美国运用雷达进行空中搜索,而得以侦测88哩外来袭的日本飞机,此一距离足以让美军53架战机有时间加满油后升空应战。在雷达侦测日机来袭后,美国能有足够时间派出空中拦截机,美军战机悉数朝向来袭日机,无须忧虑其他日机对其进行奇袭。  
  日本在雷达的研发上落后美国,致使美国舰队在1943年后拥有甚多机会,运用雷达对日本水面舰队进行搜索。甚至直到战争结束,美国在此领域仍遥遥领先日本。在所罗门群岛,日本飞机与战舰接近该岛时,长程巡逻机与海岸监视雷达给予美军早期预警(当日本海军密码完成变更后,密码分析在战略侦测上的重要性不再)。  
  由于昼间日本水面舰艇的行径暴露于美军的空中搜索之下,美军得以知悉日军几个小时之内即将抵达。1942年8月至1943年11月间,美国与日本进行了11场大型战斗,美国运用雷达对日本来犯水面舰艇进行侦测、追踪与定位,并能在其发现美军前,使用舰炮与鱼雷对其进行攻击。然而,美国海军却缺乏一项认识,即雷达固然提供了美军诸多的机会,但是仍然需要崭新战术与其配合才行。在此同时,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即日本海军拥有一项秘密武器——长矛(Long Lance)鱼雷,美国海军战术指挥官业已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罗门战役的水面舰艇夜间行动  
  夜间战斗战术的竞争存在于美日双方各自运用的新型战争工具之间,即美国的雷达与日本的长程鱼雷。1942年8月至11月间,美日进行了五次的战斗,日本帝国海军备便对美进行报复。在所罗门战役前,日本帝国海军业已发展出一套具连贯性的夜间战术,并积极勤奋地进行了这项战术的演练。夜间行动系日本海军设计用以削弱美军舰队的一种手段,使用时机通常在双方进行决战前夕。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演练,通常系在昼间进行,方式则是将主力舰艇编成纵队进行接战。美军战术概念系在寻求有利态势,能够利于(或至少不妨碍)「阻止T字战法」的战术。所罗门战役中,显示美军的战术训练造成了反效果。  
  就战略背景言,所罗门战役自始至终可视为陆基飞机与舰载飞机的激烈竞争,双方主要目的皆在寻求控制机场与航舰周遭空域。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的最初六个月间,战役主要集中于瓜达康纳尔。美军在昼间可以掌控韩德森(Handerson)机场周遭空域,日本则控制了新不列颠群岛的拉布尔(Rabaul)机场,该处位于韩德森机场西北600哩处。当夜幕低垂时,空中兵力无由发挥,水面舰艇的战斗则悄悄地揭开序幕。每到夜晚时,日本战舰经常穿越所罗门群岛间的史拉特(Slot)狭窄水域南下。对美国人而言,敌人的战舰被视为恐怖的东京快递(Tokyo Express),其可将增援部队运至瓜岛或是对韩德森机场进行猛烈炮火袭击。无论何时,只要美国军舰试图阻止日本行动,双方即在夜晚展开致命性的战斗。  
  美日双方的海军战斗,通常在任一方将焦点移转至巩固滩头或进行护航时,方会停歇较长时间。所罗门战役的各次夜间海战,其目的皆系为陆上目标进行战斗。最早的萨沃岛(Savo Island)海战,美军的主要目的在防御瓜达康纳尔的滩头阵地。在其后的各次夜间海战中,美日在奥古斯塔皇后湾(Empress Augusta Bay)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美军的目的系在保卫布干维尔岛(Bougainville)。在美日进行战斗时,日本方面始终面对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当试图在所罗门群岛周边增援或撤离时,皆必须与美军接战。美军曾将两个航舰战斗群部署于束所罗门群岛与圣塔克鲁兹群岛(Santa CruzIslands),试图完全地攻略瓜达康纳尔。由于错误的战略,使得所罗门的日本部队零星四散,日军战术指挥官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日军甚难对瓜岛驻军进行增援,因为日本舰艇仅能在夜间活动,无法在该处停留一段较长时间。对日本而言,应是处于相当不利地位的。然而,美国战术家却未曾利用此种优势。  
  在早期战斗中(1942年8月至1943年7月),日本获得了相当的优势,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过于轻敌,此点表现在以下数个面向:  
美国对于日本之致命武器,例如鱼雷,疏于了解。 
美国缺乏适用于夜间近距战斗的相关战术。 
美国学习速度过慢,而由于战术指挥官的快速补充,战斗进行的步调又超过美国人的认知。 
特别是,美国并未运用雷达具有的潜在性优势,而雷达是可先期侦测与追踪敌方水面舰艇,同时亦可对其进行定位与射控解算。尽管并不是所有舰艇都能藉由雷达取得优势,但是雷达装备具有甚佳的运用价值。 
 
  一九四二年八月至一九四三年一月间,美国海军承受了上述四项缺点的恶果。1943年8月至11月的水面战斗期间,美军运用崭新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