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9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有分寸!”

    罗汉奴凑上前来,小声道:“唐龙镇那里的首领来守顺,前两年元昊势大的时候,曾经应允脱宋,去归党项。现在元昊已亡,他怕宋翻起旧账,有意来投本国。”

    萧普达猛地抬起头来:“这消息可确凿?唐龙镇一向摇摆,莫要中了他的圈套!”

    罗汉奴道:“大王,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前元昊势大的时候,兵锋已到那里,来守顺为免兵祸,再者也是党项人,是以许了元昊归顺。到了今日,元昊败亡,宋国并了党项的全境,唐龙镇想摇摆也无计可施了。他惟有来归本朝,才能免了秋后算账。”

    见萧普达沉吟不语,罗汉奴又道:“不过,唐龙镇怎么说也是宋国辖下地方,我们若许了他来归,有背盟之嫌。宋国派人来交涉,我们不好回复。”

    唐龙镇原是府州折氏地盘,为其所领缘河五镇之一,与折氏一起归宋。之后隶属屡有变更,大多数的时候,是跟麟、丰、府三州类似的藩镇,为来氏世守之地。因为正处于契丹、党项和大宋三国交界之地,又是各族贸易的场所,来氏在三国之间不断摇摆。元昊势大的时候,兵锋曾到那里,来守顺以为大宋对这里已力不能及,答应了元昊归顺党项。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如今元昊败亡,大宋肯定要秋后算账,是以他又起了归契丹的心思。

    萧普达沉吟良久,道:“若许了唐龙镇来归,则就拊折继闵之背——”

    “是啊,只要我们有少许兵马到哪里,折继闵必举兵西归,则地斤泽就可以想一想了。”

    对于西南面招讨司来说,依耶律宗真的意思去夺黑山监军司根本不可能。王庭的大臣们出这个主意,是认为这里的各部族都忠心契丹,铁板一块,随时能招集数万兵马。实际上现在各部落只等着有人起头,大家一起响应,直接就反出去了,哪里去招他们的兵。萧普达冒险带着兵马入党项,不说能不能从宋军口里夺下肉来,后院先就不稳。

    要么老老实实待在丰州,看着宋军把党项全境占住,可能还会把辖区内的大部分部落招揽过去。要么就冒险一搏,夺下大宋名下的唐龙镇,紧紧守住。那里能够威胁大宋的麟府路,战略价值比党项境内的那些地方大得多。

    萧普达很难下这个决断,一个不好,宋军以此为借口,直接攻进契丹境内,他的这点兵马可守不住。但是不这样做,很可能宋军到达黄河之后,辖下的部落大多叛逃,自己管下的几州再无人迹。那样的后果,也不比擅起边畔小多少。

    跟党项交战,宋朝处于党项和契丹的两面夹攻,在边境一直被动,忍让居多。对于萧普达这些人来说,已经习惯了宋朝一退再退,只要不出大的乱子,宋朝一般都会捏着鼻子认了既定的事实。这次占住唐龙镇,按照以前惯例,宋朝也未必会怎么样。

    想了又想,萧普达猛地挥手:“不管了,去告诉来守顺,答应他去宋来归!立即派兵马前去唐龙镇,先占住那里再说!折继闵如果来争,我们邀击他的后路!”

    罗汉奴道:“若是宋国来使,说我们背盟呢?”

    “派人知会安抚使司,宋国来使,他们应付就是!我们统兵作战的,只管打仗,那些言语上的勾当,自然是归他们去管!又要作战,又要交涉,没有这个道理!”

    西南路安抚使司名字看起来与西南面招讨司相似,实际大大不同。安抚使司最早在飞狐,副使在灵丘,后来迁到易州。山前山后,所有与宋交涉的事宜都归他们管,地盘比招讨使司大得多了,只是他们不管作战。


………………………………

第290章 孤注一掷

    地斤泽位于夏州以北的草原大漠中,水草丰美,部落众多,是党项族一大聚居地。这里没有城池,各部落游牧在草原上,居无定所。徐平前世这里是连片的大沙漠,不过这个年代不同,没有大沙漠,更加没有流沙,湖泊众多,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黄河支流屈野川正是从这里的湖泊发源,入宋境过麟州之后汇入黄河。

    党项东部,无定河上游的银州和夏州半耕半牧,是人口密集出钱粮的地方。而地斤泽则是腹地,提供了战略纵深,宋军数次越横山,最终无法占领银、夏等地,地斤泽的存在是重要原因。党项残兵总是战败后躲在这里,等宋军师老兵疲反击。

    现在不同了,成克赏回到洪州后,各地党项部落已经全部归顺朝廷,银夏路经略使方偕坐镇夏州,牢牢控制了局势。没有从银、夏撤过来的人力、物力,地斤泽再无作为,乖乖顺从大势,归附了大宋。再者这里的隈才等族,一直跟麟府路通商,获利甚丰,没有反抗的意愿。麟府路的宋军逆屈野河而上,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遇到抵抗。

    地斤泽东北角,屈野河源头,折继闵坐在自己的大帐里,听弟弟折继祖报着最近军情。

    最后,折继祖道:“今日州里飞马来报,唐龙镇的来守顺已经投了契丹。”

    折继闵脸色一沉:“消息确凿吗?这是大事,不得有分毫差错!”

    “确凿!丰州已经有消息,契丹的萧普达正派遣兵马,前往唐龙镇。”

    折继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麟、丰、府三州一向交往紧密,而且唐龙镇曾经是折家的地盘,折继祖如此肯定,消息想来是真的了。不过现在唐龙镇名义上是隶火山军,并不归麟府路管辖,就是跟契丹有冲突,自有已经驻军于河东路的高大全去管。

    三州当中,麟州靠近内地,归宋后朝廷的动作最为猛烈,只用一二十年便就去了藩镇色彩。丰州最靠北,赵祯登基前实际上是当羁縻州看待,知州的俸禄比照蕃官,所以一向王家最穷。不过也正因为王家势弱,赵祯登基后提高了他们的待遇,他们就顺手推舟,让朝廷的机构进入了那里。三司主导的贸易在丰州赚了很多钱,王家由最穷的一家,这些年成了最富的一家。现在说起来,反而是最稳健的折家处境不怎么好,没有搭上前些年三司大规模扩张的顺风车。空有地盘和势力,上不能到朝廷当官,下不能赚钱。

    见哥哥不说话,折继祖道:“唐龙镇紧靠着丰州,正拊麟府路后背,若契丹从那里出兵入境,则我们后院不稳。哥哥,我们是不是派一支偏师回援?”

    折继闵摇了摇头:“此次入党项,我带的是朝廷的兵,没有军令,岂敢分兵。至于契丹入寇,他们先打赢擒戎军再说!高将军带擒戎军主力驻军于代州,契丹人不要云州了?放心,纵然有少量契丹兵马去唐龙镇,也只是作作样子而已,不会有大军的。”

    折继祖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此次折继闵孤注一掷,辞去了府州知州,是以管勾麟府路军司公事的身份,带了三州兵马入党项的。他的身份不再是藩镇,而是朝廷正官,不会再打自己地盘的小算盘。

    事情明摆着,党项被灭,麟、丰、府三州完全失去了作为藩镇的条件,将来的府州必然会跟其他两州一样,慢慢变成正常的州军。与其等着将来被朝廷逼着放弃藩镇权利,还不如自己主动交上去,放手搏一搏未来的地位。不再作为藩镇之后,杨家和王家过得比以前还滋润,跟荣族的荣华富贵比起来,边远小州的土皇帝也没有那么诱人。更不要说随着通判、签判的派驻,府州的事务也不是折继闵一个人说了算了。

    徐平通过杨文广,示意折继闵跟地斤泽的党项部落做生意起,他便让三司的分支机构进入了府州。现在的府州,财政独立已经没有意义,商业贸易的大头在三司手里,折家最大的收入已经变成了从三司手里分钱。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家开铺子做生意呢。

    从那个时候起,折继闵一直跟杨文广保持联系,陇右军的情形他大略知道一些。此次入党项,他专门跟驻扎在岢岚军的杨文广会过面,得到了他的提点,才毅然放弃在府州的世镇地位,转为朝廷正官的。自己的前程,家族以后的地位,全在这次入党项之后所立的军功上。一个唐龙镇,怎么可能折继闵他回头,契丹真攻府州他都不会回去。

    沉默了一会,折继祖道:“前日来的消息,徐都护大军已过顺化渡,出了贺兰山,想来要不了多少日子就要到黑山监军司了。等到陇右大军到午腊蒻山下,我们,还有银夏路的方经略及鄜延路的范经略,到那里共商大局。”

    折继闵沉声道:“我们等在这里,候方经略和范经略来。此次北出,是由成克赏带党项军为先锋,驻地斤泽防契丹。而野利旺荣则统兴灵路的党项大军,直出午腊蒻山下,招揽山南山北党项,防契丹乘机突袭。党项新附,人心不定,要想他们出力,则朝廷必有大军在后监视。只要朝廷大军势弱了一些,不定他们就会反复,甚至转投契丹也说不定。”

    折继祖点头:“是啊,此事着实有些凶险。我们三万余兵马,成克赏的横山军可不止此数。不知范经略带多少兵马来,鄜延路有大军驻扎,又没有大战了,应该来的人多一些。”

    既然是驱虎吞狼,则党项兵在前面跟契丹作战不可避免。真与契丹发生大战,这也是个借口,宋军并没有背盟。当然徐平不一定真要跟契丹打,只他们不越境,徐平也不会放任野利旺荣和成克赏越境去攻。只要契丹军先开战,则党项的十几万兵马就会越过边境去取党项族为主的几州,宋军在后面支援。

    重新收拢之后,野利旺荣一共统七万多党项大军,成克赏则有五万余人。这是党项全境除河西之外,剩余的所有正军,其属下的瞻负和寨妇已经全部解散,由兵变民。这十二三万人,徐平不打算让他们回去了,打完仗后,会分散打乱,或整编入其他军中,或者移往其他地方的营田务或者都巡检司,带着家属由朝廷养起来。跟其他军队待遇一样,算作除役军人,只是不再允许他们回到家乡,而是到其他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党项原来的政策全民皆兵,配合部落制和奴隶制,这些正兵就是党项的统治阶层。用这种办法,把党项的整个统治阶层彻底连根拔掉,白纸上好作画。


………………………………

第291章 两路会师

    王信驻马,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远处的连绵的低山,一时心胸激荡。他出身富户,自幼习武,乡里颇有一群子弟随着他耍枪弄棒。后来从军,因捕盗有功而升龙神卫军的指挥使。随后一路升迁,现在做到了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延路副都部署。

    三川口一战,在刘平陷入重围之后,一部分禁军畏战不前,致使主帅失陷,这些未出力死战的军队便就是由王信带回来的。王信的本部曾经参战,斩首数十级,战后没有受到重惩,因为其他军功屡次升迁,现在成了一路帅臣。

    王信出身跟桑怿有些像,都是捕盗有功,一路升迁做到管军大将。不过他家富而桑怿家穷,他不读书,而桑怿曾经发解考进士,现在就不如桑怿有前途了。

    若是按照以前禁军的惯例,王信比桑怿前途远大。他不读书好耍枪弄棒的习惯合禁军将领的胃口,家中富庶,跟三衙将领的关系不错。不过现在不同了,陇右军不识字不能做统兵官,这种风气已经开始影响其他军队。王信又不是出身将门,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后盾,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