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9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不识字不能做统兵官,这种风气已经开始影响其他军队。王信又不是出身将门,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后盾,只能改变自己。在经略使范仲淹的影响下,最近开始捏着鼻子读起书来。

    等了没有多久,先锋银夏路北都巡检使狄青快马回来,向王信叉手:“太尉,前方地斤泽蕃部已经归顺,麟府路折军马驻军前方,正在等其他几路赶来!”

    王信点头,大手一挥:“全军依次向前,我去会折军马!”

    说完,带着本部亲兵,与狄青一起,向不远处的折继闵驻地行去。

    狄青在延路一直立有军功,又得本路主帅赏识,一路升迁,做到了西头供奉官,离着大使臣不远了。因为范仲淹看重他,力荐做了新设银夏路的北都巡检使,开始独当一面。

    当年没有跟杨文广和贾逵到秦凤路去,现在三人的官职已经拉开,杨文广和贾逵都凭着军功已入横班,而狄青离着大使臣还有一段距离。这种结果,还是徐平对陇右军的升迁比较压抑,计军功之后一般不破格升迁,不然狄青跟那两人差得还会更远。没办法,再没有哪一支军队有陇右军那样的战功,一路大仗打下来,把党项的精锐全部打掉了。

    狄青能做银夏路北都巡检使,还是因为延路实在缺人,没有合适的将领,不然凭他的官阶是不够的。兴灵路的南北都巡检使正副都是管军大将级别,而狄青只是小使臣,两者天差地远。兵职任职资格比较灵活,不像军职那样死板,狄青才了这个机会。

    现在陇右五军的各级统兵官的官职太高,中下级将校人满为患,急需扩充人数,进行稀释,不然跟其他禁军拉开的距离就过大了。徐平在跟契丹确定下这一带的边境之后,急需一段时间休整,这也是原因之一。再这样打下去,高级将领就全都在一军之中了。

    折继闵早已迎在外面,王信前来,忙上前叉手行礼,迎进帅帐。

    宾主落座,王信道:“我们来得迟了,劳军马久等!两位经略相公在后军,还要等一两日才能到。对了,成克赏大军走得略偏西一些,军马劳心派人注意他们动静。”

    折继闵明白王信的意思,党项军新附,用他们的同时还要注意监视。特别是现在已入党项腹地,部落之间的情况宋军并不清楚,更要加倍留意。不过横山军来自横山蕃部,跟地斤泽这里的蕃部并不熟悉,可利用这一点掌握他们的动向。

    告了罪,折继闵出了帅帐,吩咐折继祖派人去注意成克赏大军的动向。折继闵是这个年代将领的习惯,喜欢神神秘秘的用谍,在地斤泽的部落里有不少自己的眼线。

    重新回到帅帐,折继闵吩咐上酒,对王信道:“太尉远来,用些酒肉权当接风。”

    王信也不推辞,与折继闵坐了主客位,让狄青在一边作陪。

    饮了两巡酒,王信问道:“前两日听闻契丹夺我唐龙镇,不知军马这里有没有消息?”

    “我也有所耳闻。唐龙镇的来守顺一向摇摆,前两年昊贼势大的时候,他私下里答允举族归附党项。现在党项已灭,他怕朝廷翻他的旧账,便投了契丹去。”

    王信听了,探身道:“来家本是折家旧部,军马与来守顺有主仆之义,何不派个人过去劝说一番?唐龙镇地势险峻,是兵家必争之地,归了契丹只怕会有后患。来守顺投契丹只不过是怕朝廷惩处,在他那种地方,三方摇摆是难免的,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军马可代朝廷许他不追究,安了他的心,拒了契丹岂不是大功一件?”

    折继闵笑着摇了摇头,举起杯来道:“太尉,饮酒。”

    王信喝了一杯酒,心中不解,问道:“军马觉得事不可行?依洒家看来,现在本朝兵势浩大,来守顺眼又不是瞎的,岂会看不出投契丹不如依然归顺本朝?此事**可行!”

    折继闵叹了口气:“太尉,唐龙镇是火山军辖下,来守顺投契丹,自有并州经略高太尉去与契丹交涉。我已统兵入党项之境,去管那里的事,成不成不说,只怕要添乱。”

    沿边安抚使是在澶州之盟后,宋朝与契丹在边境设立的对等官署,专门处理边界的纠纷及各种事务。现在沿边三路都是由经略使兼安抚使,与契丹交涉自然是归他们,怎么也轮不到折继闵去插手。王信是沿用以前的思维,觉得来守顺投了契丹,唐龙镇从此就收不回来了。这种情况,折继闵主动去帮着朝廷把来守顺劝回来,重得唐龙镇,是大功一件。

    折继闵对陇右军了解较多,可不会这样想,徐平说不定巴不得出这么一件事呢。加上党项新附的军队,宋朝现在近四十万大军云集这一带,如果再算上河东路的宋军,契丹倾全国之兵前来,才能够堪堪匹敌。这样的实力对比,唐龙镇去投契丹,契丹就是敢要,但他们能够守得住吗?自己去插一杠子,军功没有,不定还会惹恼几位主事的帅臣。

    现在对党项和契丹的事务,是全权由徐平处理。内事权在各路经略使,但外事则在徐平的陇右都护府,折继闵已经把唐龙镇的事情飞马报路上的徐平,他有多闲派人去管唐龙镇,不等到徐平的回复,他完全当没这回事发生。

    只要跟契丹打起来,大把的军功等着自己去取,何必就争这种功劳?

    王信还是老派的禁军思维,折继闵年轻,脑子转得快,想的已经跟他不一样了。


………………………………

第292章 阴山之下

    阴山是北方的最后一座大山,翻过去,就是广阔无垠的戈壁草原。这是农耕和游牧天然的分界线,中原王朝扩张的北线就到这里,再向北就只能羁縻了。

    阴山到横山一线是宜耕宜牧的地区,谁占住了这里,谁就占了上风。只要消化了党项地区,守稳阴山一线,中原王朝就再没有游牧民族南下的危险。

    徐平发兴州一带党项的储积,带着大量的驮马、骆驼,沿着黄河向阴山行进。王拱辰和吴遵路在后方紧张的修路,同时伐贺兰山的大木制作船舶,保证后续的补给。现在最大的困难不是打仗,而是粮草供应,只要粮草接应得上,这一带并没有强大的敌人。

    徐平一定要到阴山来,不只是为了应付契丹可能的进攻,而是只有稳定了这一线,广阔的党项腹地才能无忧。黄河“几”字形的最顶端,山河夹峙之间,土质肥沃,灌溉水源充沛,是绝好的农垦之地。秦汉正是在这里设置郡县,移民开垦,才彻底消灭了匈奴的威协。这里就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入侵的最前线,扎好了篱笆,才能安心消化腹地。

    黑山监军司曾有一时动摇,想去投契丹,不过很快认清了契丹在西南面招讨司的兵力之后,便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历史上元昊与宋停战之后,都能招揽部族,让契丹的西南面招讨司所辖州县几乎成为无人之地,并且用偏师就把招讨司的军事力量一网打尽。现在大宋的吸引力比历史上的党项强多了,军事力量更加天差地远,有点脑子都知道,在契丹招集重兵到来之前,这里就是宋军的天下。黑山监军司不能跟唐龙镇比,那里对面没有宋朝重兵,离着云州较近,有回旋余地。黑山则偏处西北,正在徐平大军行进的路线上,不等契丹的军队到来,徐平的大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把黑山监军司的镇守军解散,拣了一万余正兵出来,交给野利旺荣,徐平便就没有停留,继续沿着黄河行进。唐龙镇投契丹的消息他已经收到了,吩咐各军不要妄动,还是按原定计划集结。如果双方打起来,就是数十万大军的一次大战,唐龙镇无关紧要了。打赢了自然能够收回来,如果万一打输了,现在占了也是白占。

    党项面对契丹的最东边,是一座无名城堡,原先只有不足百人驻守,徐平大军到来的时候早已逃散一空。徐平的帅帐,便就设在这里,处置这一带的党项部落和军队。

    此时已是六月中旬,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不过阴山之下依然凉风阵阵,并无酷暑。这座城堡正处山河来峙之间,气候尤为宜人。

    徐平坐在城主府衙的院内一棵大杨树下,看着最近的书信公文。

    出乎徐平的意外,童大郎和病尉迟既没有选择为官,也没有选择经商,而是在兴州附近选了一处水土好的荒地,要招人垦田。这是官府鼓励的事情,单靠营田务无法完成这么广阔土地的开垦,私人建庄是必要的补充。作为兴灵路经略使兼知兴州,吴遵路已经提榜境内,凡是开垦的荒田三年免钱粮,还会由官府提供牛和农具。三年低价出租,三年满农田开垦的像样子,官府验过之后,牛和农具便归私人所有。

    这是官方营田常见的政策,内地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当然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就是两回事了。内地的很多营田务,就是靠着这样的政策吸引人去,地开垦出来种上了,官府又改了主意,收的钱粮比一般的地主还多。像以前的唐州等地,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营田务暴起暴衰。一开始吸引了大量的农户来,钱粮一收,接着就是大量租户逃亡。

    鉴于以前的教训,徐平特意吩咐吴遵路一定要严加管制,营田事务专门立司处理,不再全权交予地方官府管辖。免税期后,两税跟一般农田一样交,管理则由经略司下的营田司负责。新设的两个经略司,剥离了军政,民政管的事务比以前就多很多了。

    如果这样的优惠政策真正能够落实下去,建庄垦田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年徐平在白沙镇建庄,交出了白粮铺子,换来的好处还比不上这里。当然,这里僻处西北,地理条件远不能跟开封旁边的白沙镇比。

    把信放下,徐平面露微笑。童大郎选这条路也不错,回到中原诸多麻烦,不如就在这空白之地建起家业。只要时局不再有大变,几十年后就能成为一方大户。

    公文则主要是折继闵和范仲淹两处所来,报横山地区和契丹西南面招讨司形势。

    横山一带遭遇了罕见的大旱,只要保证那里的蕃部有一口饭吃,便就平安无事。三司从京东路和荆湖路额外调集了粮米,通过水路运往关中,而后沿西洛水到延州。现在最棘手的是从延州到横山的运输,那里山川破碎,运输极为艰难。依据徐平的建议,最后是把党项蕃部人口集中,并大量迁往横山以南。在原绥州地置绥德军,与保安军一起,设置场所收容灾民,集中管理并供应粮食。渡灾的同时,这些蕃落不再返回,整训之后作为营田务的人员,打散之后与新招募的内地人员统一编制开垦荒地。

    对于党项族占据的地盘,徐平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彻底打破部落制度,或者是利用官方机构,或者设置新的村落,把这些人口吸收掉。只有消灭部落,才能消灭这一带叛服不常的局面,同时把官府的行政一级一级落实下去。

    契丹的西南面招讨司现在是火山口,辖下的大部分部落都要叛逃,只等着有人第一个站出来。现在正是夏天,牧民最重要的生产季节,还只在酝酿,一等入秋,就可能会造成那一带州县成为无人区。山后地区党项首领屈烈已经试探过折继闵,要在秋后带着五部一起归宋,基本抽空西南面招讨司辖区的人口。

    看了这个消息,徐平不由皱起眉头。远人来归,招募人口是这个年代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