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八糟,你却被调回京城,高升天章阁侍制,后来富相公在朝为官,你又外调江宁府,一连三年,还是政绩平平,期间江宁遭灾,数万户百姓家园淹没,流离失所,当时你居然还泛舟江上,做了十几首词,我没有诬陷你吧?”

  冯京的脸色越来越青,他只能咳嗽,掩饰尴尬。

  司马光却不肯放过他,“后来你调回京城,纠察在京刑狱事……当时负责这一部分的是参知政事韩琦,你一连几个月,不去拜会韩琦,旷工怠政,无所作为,多亏你岳父富弼给韩琦写信,才保住了你的官位,居然又擢升翰林学士!”

  冯京是天才不假,可是司马光也不是吃素的,他本就过目不忘,又得到王宁安的指点,更是犀利凶悍。

  他把冯京的履历说得清清楚楚。

  这位冯大状元,就是那种能让所有人嫉妒死的上天宠儿。

  学历高,有宰相当岳父,长得又好……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步步高升,比谁都快,入仕十多年,就已经到了翰林学士,再往上一步,就能挤进决策圈了。

  可谓神速,但是通观他的作为,乏善可陈,懒惰,无为,庸碌,平凡,白吃饭,不干活……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是成功的,三元及第,不需要怀疑!

  但是成为官员之后,他冯京是平庸的,甚至是不及格!

  “你被罢黜官职,皆因你政绩平平,作风散漫懒惰。”司马光道:“朝廷开科取士,是为了招揽人才,入仕之后,科举成绩就是过去,必须放下身段,好好学习政务,兢兢业业为官,冯京,你没有做到,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这时候文彦博也开口了,他先是威严地扫过百官,盯得众人不自觉低头。

  “或许你们之中,许多人都不服气,可老夫敢说,罢黜你们的官职,皆有章可循,不是胡乱来的,你们更应该反躬自省,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朝廷的高官厚禄吗?”

  天雷滚滚!

  冯大状元被轰成了渣,他被说的老脸通红,恨不得钻进地缝儿里。他的身旁竟有人站起来,不服气道:“朝廷养士,你们这么做,是残害士人!天下读书人不会答应的!!”。。。


第625章 坚决改革的赵祯

  听到有人说养士,王宁安淡淡一笑。

  “士者,事也!就是说要勇于任事,要能做事,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故此备受尊重。士字上面是个十,下面是个一,以一人之力,担负十人之重,从一从十,也就是说,士人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冯状元,本官这么解士字,可对?”

  冯京刚被轰得体无完肤,实在是没脸说话,但是王宁安问他,又躲不过去,只好道:“王相公解得不错,我等十年寒窗苦读,一路过关斩将,蟾宫折桂,难道不能当一个士字吗?”

  王宁安摇头,笑道:“请问冯状元,还有你们这些人,当真觉得自己称得起士人吗?”

  听到王宁安的质问,数百位官员顿时嚷嚷起来,一个个面红耳赤,高谈阔论。

  他们可是正儿八经的圣人门徒,一肚子学问,还能被王宁安问住了?纷纷大肆夸耀,把自己说得像一朵花似的。

  学问高深,人品端正,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道德文章,天下少有……

  王宁安简直要吐血了,见过自恋的,没见过这么自恋的!

  他懒得搭理,把头扭过去。

  身为弟子,老师不出手,弟子就要上阵。

  司马光等这帮人嚷嚷完,冷笑道:“孔夫子说过,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你们说的再多,都偏离了标准。圣人说不辱君命,你们入朝为官,政绩平平,乏善可陈,虚耗国帑民财,半点无有作为!难道不觉得羞耻吗?扪心自问,够士人的标准吗?既然算不得士人,朝廷为什么要养你们?”

  他连续质问,这时候看热闹的人群当中,苏轼,吕惠卿,章敦等人纷纷站出来,苏轼跳得最高。

  “没错,朝廷养士,不是养猪!你们都是垃圾,留在朝堂,尸位素餐,要是有点脸面,就该赶快滚出朝廷,而不是耀武扬威,自取其辱!”

  其他人一个跟着大声嘲笑,毫不留情。

  双方争吵越发激烈,冯京也不是吃素的,他之前顾忌朝廷脸面,顾忌上下尊卑,不敢多说过头儿的话,现在却没什么客气了。

  “文相公,王相公,说得再多,无非是朝廷府库空虚,拿不出钱,你们就找借口,罢黜百官,美其名曰整饬吏治,说到底是你们理财不善,应当被罢官的是你们!”

  冯大状元的几句话,挑起了另一个战场,所有的官吏纷纷点头附和,大声说道:“没错,是你们无能,凭什么罢免我们?要罢免也应该先罢免你们!”

  “文彦博,王宁安,但凡有点脸面,你们就该自请罢官!恋栈不去,你们算什么士人?”

  ……

  不得不说,面对着几百人的同声斥责,真是需要勇气。

  假如在一天之前,文彦博或许都会辞官,做宰相做到了这份上,也真够丢人的。

  可是经过了一个晚上,文彦博想通了。

  他既然要站在百官的对立面,大家就是敌人!

  敌人骂得越狠,代表你做得越正确!

  如果敌人也赞美你,那才是真正该死呢!

  文彦博微微冷笑,“说你们不成器,还觉得冤屈?居然连朝廷税赋都弄不清楚,还有脸跳出来指责老夫,真是无耻之尤!”

  老文随后朗声道:“自从皇佑三年,到嘉佑三年,朝廷赋税,累年提高。去年一斤达到了一亿八千万贯!其中八千万贯是货币收入!”

  文彦博如数家珍,报出了一连串的数字……其实在王宁安的努力之下,尤其是成立了皇家银行,解决钱荒之后,大宋的税收就像是脱缰的野狗,发足狂奔,提升飞快。而且货币税收占比越来越高,如果算上青苗钱,大宋的税收已经超过了两个亿。

  比起历史上的巅峰,还要多……

  只是收入再多,也架不住流水一样花出去,每年光是给百官的俸禄就有2000万贯,禄米1500万石,各种绫罗布匹100万匹……要知道朝廷说了算的就是这些官员,财政越充裕,手上的钱越多,他们怎么会舍得亏待自己。

  每年两成多的岁入,都被他们消耗掉了。

  虽然军费开支比文官俸禄要多三倍,但是别忘了,军队可是50倍于官员,而且,上面的账,仅仅是户部开支……地方还有许多徭役杂税,是直接落到地方官吏手里,不计入户部支出。另外还有冰敬炭敬,这些灰色收入,也不计算的。

  根据文彦博的估计,每年至少有5000万贯的利益流入文官口袋,如果再算上免税,免田租,兼并的土地……士人的日子简直上天了!

  这些数字哪怕许多在朝的官吏也都不清楚,当文彦博一笔一笔算出来,不少人都羞愧地低下头,大宋朝没有亏待士人,相反,是对士人太好了!好到了过分!

  见身边一些伙伴又被问得没了声音。

  冯京不得不再度挺身而出。

  “治天下靠的是正道直行,靠的是仁慈爱民。凭本事挣来的功名,我们受之无愧!文相公,别忘了,你也是考科举走出来的,穿上了官服,便忘了圣人教诲,一心精于算计,掉到了钱眼里,莫非你也改投名师,拜在了王相公门下?”

  文彦博的老脸铁青,这个冯京真是该死!

  别以为你有富弼当岳父,又是三元及第,老夫就不敢动你,碾死你,就跟杀一个臭虫那么简单……文彦博黑着脸,怒斥道:“老夫不过是就事论事,难道当了状元,就不食人间烟火,不吃五谷杂粮了吗?”

  “你!”

  冯京的小白脸都黑了,还想要说话。

  这时候王宁安也开口了。

  “听起来冯大状元,很不屑本官?”

  “没错!”

  冯京厉声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王相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处处醉心钱货,与民争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倘若行王道,施仁政,重士爱民,敬天修德,又岂会闹得天怒人怨,财赋枯竭,说到底,还是你们无能!”冯京恶狠狠说道。

  “哈哈哈……”

  王宁安忍不住大声狂笑。

  “说得是真好听……不过冯状元,还有其他的官员,你们都错了,错得很离谱!”

  王宁安不客气道:“圣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大道未行呢?又该如何做?圣人说了吗?没有!书上的道理,看起来很正确,可实际上却未必行得通。圣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可以如此,可是对于朝廷来说,却是行不通,能因为人人都不想被收税,人人都不想让出自己的利益,就不收税吗?显然行不通!”

  王宁安向来主张务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是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很多圣贤的道理,就和心灵鸡汤差不多,听听就好,真信了,只能说你的智商不够用!

  就好像有人说不要在乎生命的长短,要在乎生命的意义,那你给他一把刀,看他愿意自杀不?还有,你找不到钱包了,有人告诉你,别着急,钱包还在屋子里,早晚都能找到,可问题是马上就要吃饭了,找不到钱包,就要饿肚子,心灵鸡汤可不顶饿!

  治国也是这样,讲什么仁政啊,王道啊,君子啊,修德啊……说得貌似很有道理,可眼下就是钱不够用,急着等米下锅。

  士农工商,朝廷就像是一个大家长,要养活所有的孩子……圣贤的教化是让你努力赚钱,钱多了,自然能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这话是没错,道理也是对的,可问题是绝大多数的父母,兜里只有那么一点钱!

  要顾着父母老人,要顾着所有孩子,还要顾着自己,总不能让一个孩子吃得撑着了,另外几个饿红了眼吧!

  “大同世界什么样,我不清楚,诸位也只管想象……或许到了那时候,万民安居乐业,富足康宁,也不会有罢黜百官,改革吏治的问题,大家都能称心如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纵观几千年来,这样的情况都未曾出现过。朝廷的使命就是在士农工商之间,调解利益,尽量平衡,让大家全都满意……官员太多,尸位素餐,浪费国帑民财,就应该被裁撤。百官之中,有人兢兢业业,有人忠于职守,这都是好的,可也有人自以为是,怠惰散漫,难以胜任职责,这些人就要从官场剔除,绝没有半点客气!”

  王宁安道:“这一次改革吏治,裁掉了大批官员,可是这些官吏当中,有九成都是荫庇之官。父辈做到了宰执高官,子孙便得到了照顾,甚至连侄子都能当官,这算什么道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

  “荫庇之风要杜绝,才力不及的官吏要罢黜,懒散怠慢的官员要革职……总而言之,凡是不合理的都要改!”

  王宁安的话,掷地有声,在宰执中间,得到了一致赞许,这才改革的幅度不可谓不大,在场的诸公当中,利益也都有损失,所以他们才能义正词严。

  冯京突然幽幽说道:“荫庇之风要改,那朝廷宗室呢?”

  是啊,按照道理说,宗室子弟一出生就得到俸禄供养,老赵家的子孙,已经过了数万,对户部的压力,可一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