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文彦博一直没有动,王宁安的一番话,在耳边不停回荡……老文的确和别人不一样,他经营水泥,投资金融,文彦博很清楚,商人究竟有多强大的力量!

  就拿一个水泥作坊来说,几十亩的方圆,上千工匠,每天忙碌不止,全都指着工钱养家糊口,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上千人都会跳出来的。

  再看看那些地主士绅,几十亩地,只够租给一户佃农,他们要动员上千人,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还有收入!

  种田,一年最多两熟,万亩良田,每年的净收入不过几千贯而已,资金流有限。

  可是作坊呢?

  几乎天天都在采购,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出货一次……账面上的金额流动,动辄几十万贯,上百万贯。

  至于西京银行,每年更是几千万贯贷出去,比户部还有钱呢!

  这些都意味着什么?

  王宁安没说错,一股更庞大的力量崛起了。

  他们比士绅更富有,更有组织能力。

  他们不会屈从士绅之下,以后的大宋朝廷,会出现越来越多,代表商人,代表金融集团的力量……这么多年来,王宁安做了多少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他在民间的声望极高,远比许多宰执重臣都要好一万倍!

  如果站在士人集团来看,怎么也想不明白,难道王宁安是金刚不坏之身吗?怎么就弹劾不倒?

  可是跳脱出来,立刻一目了然。

  “看起来老夫也要卖身投靠了!”

  自从接触王宁安之后,咱们的文相公经历了许多次三观重组的残忍过程……直到如今,老文是彻底修炼成功!

  他只在家休息了两天,便顶着肿胀的眼睛,来到了政事堂。

  这一次的文彦博,前所未有的严肃。

  “诸公,陛下锐意革新,时不我待!整饬吏治,裁撤冗员,不容迟疑!”

  文彦博厉声道:“立刻落实,王安石、王桂、刘沆,三位每人负责两部,老夫亲自负责枢密院和御史台!谁敢阻拦,立刻罢官!”

  霸气了有木有!

  厉害了有木有!

  文相公的果决让王安石都眼前一亮,迟疑了一下,三个人一起拱手。

  “敢不从命!”

  正在他们要去行动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

  咚!

  仿佛地震。

  响过之后,等了一会儿。

  咚!

  第二声响起。

  接着是第三声,第四声……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传出去老远,在这一瞬间,几乎整个西京都被震动了。

  御史中丞张方平,新任户部尚书司马光,兵部尚书包拯,枢密使狄青,审计司韩绛……几乎每一个重臣,全都被惊动了!

  是登闻鼓!

  登闻鼓响了!

  ……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从尧舜时期,就有了登闻鼓。

  历代沿袭,传到大宋朝,非敌兵围困京城,太子死丧等重要事情,不会敲响登闻鼓。

  既然登闻鼓如此重要,一旦敲响,大宋皇帝,不论在干什么,都要立刻升朝,百官必须赶到……

  登闻鼓响了,敌兵没了,小太子欢蹦乱跳。

  这是百官敲响了登闻鼓,这些人要找皇帝算账了!

  哪怕强如王安石,也是眉头深锁,拳头握紧,面色非常严峻。

  倒是文彦博,突然放声大笑,十分嚣张。

  “来了,果然来了!”

  老文豁然站起,“诸公,我等肩负社稷重担,天子嘱托,万民之望,正道直行,并不过错!今天就让老夫看看,谁敢迎战!”

  文彦博气势汹汹,带着诸位相公出了政事堂。迎面走来几位重臣,王宁安,狄青,包拯,司马光,张方平……

  大家见面之后,王宁安先抱了抱拳。

  “诸位相公,可准备好了?”

  文彦博傲然一笑,“王相公,天下可不只是你一个英雄,虽千万人吾往矣!”

  :;;gegegengxin!!


第624章 金殿辩论

  王宁安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费好大的力气,把文彦博留在朝堂上,这样的老狐狸既不忠诚,也不可靠,和他打交道费心费力,干脆把老货都赶出朝堂,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相信不止王宁安想过,还有很多人也是这么看的。

  但问题是到了关键时刻,还真离不开老前辈的智慧。

  文宁安不行,王安石不行,司马光不行,甚至赵祯都不行。

  必须要靠文彦博!

  当百官敲响登闻鼓,一场君臣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此刻的文彦博,意气风发,血液沸腾,就好像一颗燃烧的太阳,比王宁安还要耀眼几倍……老狐狸清清楚楚,很有可能这一场争斗,就奠定他一辈子的功业。

  就像寇准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一样,日后不断多少年,提起寇准,谁都要竖起大拇指,力挽狂澜,拯救大宋,功高盖世,无人能及!

  以后提到他文彦博,就会提到这场吏治改革,就会提到他的飒爽英姿,因此文相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让人无可挑剔。

  所以当登闻鼓响起之后,他立刻派遣王珪、刘沆、张方平三位重臣,去把所有敲鼓的官吏带来,一定要维持秩序,不能乱,也不能随便欺负他们,更不要大言恫吓,以势压人。

  交代之后,文彦博,王宁安,王安石,司马光,大家一起来到了金殿。

  此时赵祯拉着小太子已经赶来了。

  赵宗垕也感到了气氛凝重,他紧紧跟着父皇,亦步亦趋,丝毫不敢怠慢。小家伙用力抿着嘴唇,绷着一张小脸,只是看到了师父也来了,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在他的印象里,就没有师父做不成的事情!

  “陛下,老臣以为,天子当发堂堂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圣人云不教而诛谓之虐。如今百官敲响登闻鼓,就应该在金殿上坐而论道,一较高下。”

  赵祯颔首,“文相公,朕闻报有数百官吏前来,唯恐爱卿等人势单力薄啊?”

  “陛下不必担心,臣等无所畏惧!”

  文彦博气势汹汹道:“老臣来的时候,已经反复思量过,无论是变法,还是革新吏治,都是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苍生,问心无愧,不惧辩论。”

  “好!”

  赵祯欣喜道:“那朕就恭听卿等高论。”

  ……

  今天的朝堂和往日不同,有点类似宴会的状况,赵祯居中而坐,小太子陪在身边,左右是两排条案。

  以文彦博为首的宰执重臣主动坐在了西边,把东边留给了百官。

  双方遥相呼应,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时候敲响登闻鼓的百官也都赶到了,他们稍微迟愣一下,就被领到了东边的位置,坐了下来。

  这次带头来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冯京。

  大宋朝的状元不算少,冯京何以在一群人当中,鹤立鸡群呢?

  这位至少有三个优点,第一他长得很帅气,儒雅斯文,如果说狄咏是武夫当中的人样子,那么冯京就是文官的人样子!

  第二那就更了不起了,冯京连中三元,才华横溢,能说会道,文采风流,是当世第一等的人物。

  至于第三点,就说到了他的岳父。

  冯京的岳父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富弼老相公,有个宰相岳父,还不算出奇,真正出奇的是富弼先后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

  我的老天爷啊!

  姐妹花啊!

  你富相公找不到女婿了是吧?

  你怎么就那么喜欢冯京啊?

  两条腿的大活人满世界都是,你再找一个女婿能死啊?

  不管多少人暗中痛骂,咬牙切齿,但是冯京“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声名赫赫,无人不知。

  就这样一位官场新秀,前途远大的苗子,居然在这一次的改革当中,被免去了官职,成了一介白衣!

  天可怜见,状元是士中极品,而三元及第,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连他都能被罢黜,可见这次的改革有多不合理!

  明白了,不论是文彦博,还是王宁安,都和富弼有仇,公报私仇,黑了我冯大状元,简直岂有此理!

  冯京觉得他占尽了天时地利,满肚子道理,只要让我说,就会立刻迎来满堂彩。

  “陛下,文相公,王相公……”

  冯京先施礼,然后沉着脸,缓缓念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是一首很格调的诗,甚至连音律都不正确。

  但是每一个读书人都牢牢记在心里,做梦都不会忘记。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他叫赵恒,也就是赵祯的便宜老爹!

  冯京这时候拿出先帝的诗作,显然是处心积虑。

  “下官要请教,先帝诗作如此,难道十年寒窗,苦读经史,屡次参加科举,把心血都熬干了,把头发都熬白了,只为了报效大宋,莫非也错了吗?”

  ……

  此时的金殿之上,双方剑拔弩张,泾渭分明,还有更多的大臣也都赶来了,比如在打酱油的人群当中,就有王宁安的一众弟子。

  他们职位太低,还没有资格参加辩论,甚至没有资格站在金殿之内。只能伸长了脖子,拼命巴望,尤其是苏轼,更是焦急无比,迫不及待想要上去一展身手。

  但是很可惜,他们只能作为观众了。

  第一个站起来应付冯京提问的正是王宁安。

  “先帝此诗,名为劝学……书中有千钟粟,有颜如玉,也有黄金屋……只是冯大状元,你读出了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吗?”

  冯京一拍胸膛,“王相公,下官三元及第,不像某些人,连功名都考不上。”

  王宁安淡淡一笑,“是啊,三元及第,钟灵毓秀,文采风流,天上的文魁星下凡……冯大状元,你除了考中三元之外,还有别的吗?或者说,你能拿得出什么政绩吗?”

  王宁安轻笑道:“本官在庆历七年,承蒙天子垂爱,赐下官职,那一年开始,我王家繁育北地马,至今王家马场,已经繁育出良驹30万匹,我大宋骑兵七成的战马,皆出于此!冯大状元,你顶着文魁星的名头,可有一举利国利民?不妨说一说,也让本官开开眼界!”

  冯京一时语塞。

  司马光笑道:“养马不过是王大人众多功绩当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南平侬智高,发兵交趾,出使辽国,废除岁币,收复幽州,开边青唐,解决钱荒,裁撤多余厢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司马光道:“冯大人,你或许还不明白,自己是堂堂状元之尊,为什么会被罢官?不妨就告诉你,因为你入仕之后,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不得不罢黜!”

  “你胡说!”

  冯京怒了,他瞪圆了眼睛,“我几时无所作为,你这是诬陷!”

  “哈哈哈,有没有诬陷,自有公论!”司马光笑容不该,声音温和道:“你中状元之后,以匠作监丞,通判荆南军事,在任内,你每日约请朋友,吟诗作赋,寄情山水,不理政务,荆南军务乱七八糟,你却被调回京城,高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