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在河间已经习惯了赵地的生活和风俗,而且,赵地的女子也比较温婉,合他性子。
  说实话,刘阏并不想去广陵。
  哪里离长安太远,很容易被人遗忘。
  而刘家子孙,一旦远离长安这个舞台中心,很快就会泯然众人矣。
  刘阏实在没有什么把握,能一直确保自己在太子兄长面前一直如此的受到厚遇。


第353章 兄弟们(二)
  刘彻看着一脸老大不愿意的刘阏,也只是笑笑,并不与其再做解释。
  天家向来如此,纵使是兄弟,感情甚笃,也不会真个掏心掏肺。
  相反,越是亲密兄弟,越会保持距离,甚至故意冷落。
  这是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
  刘彻带着刘阏越过殿前的台阶,进了一条走廊。
  这是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向来,没有什么奴婢宦官往来,这时候,更是冷冷清清,别无外人。
  刘彻挥挥手,让王道带着宦官们在门口等着,他则领着刘阏走了进去。
  刘阏自也知道,这是太子兄长,有些不便公开说的悄悄话,要跟他说,要与他交底。于是,急忙跟上去。
  进了走廊,走在空旷的通道上,刘彻眺望了一眼未央宫的方向,自言自语的道:“皇弟可曾记得去岁皇祖母驾崩时的场景?”
  刘阏连忙低头道:“自是记得!”
  刘彻看了他一眼,见刘阏虽然低头故作沉思状,可实际上,却目光涣散,显然只是在敷衍他而已。
  将近十个月之前的事情,刘阏恐怕,早已经淡忘了。
  刘彻长叹一声,他却怎么不敢忘记,那时候发生的一切。
  一路走来,为了爬到如今的位置,他的付出和努力,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
  将自己的情绪从回忆和感慨中挣脱出来,刘彻洒然一笑,道:“皇弟既然记得,那可还曾记得,当初,孤与汝伏跪于地上,却无人问津,无人关注的时候?”
  刘彻看着刘阏,问道:“当时,谁知道孤是谁?谁又关心,汝是谁?”
  刘阏目光闪烁,垂下头来,显然也被勾起了回忆。
  刘阏当然不傻。
  他至今依然记得,去年分封诸王时,一开始,他被宗正分到的封国是临江。
  错非刘彻从中转旋,恐怕,他现在就是临江王,而不是河间王。
  临江与河间,虽然封国大小差不多,但环境、风土与人口,却是两个世界!
  尤其是这次回京,刘阏见到了临江王,听着临江王转述的临江岁月如何艰难,临江如何穷困,他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更清楚,假如眼前这位太子兄长不是一意爱护他,恐怕这时候,他别说野望赵都邯郸了,便是如今的河间,怕也是别人碗里的东西!
  此番回京,诸王一同拜谒东宫太后时,他更明显感觉到了,没有刘彻这个太子兄长,他在长安,什么都不是!
  没有人会关心他,更没有人会关注他!
  便是皇父天子,见了他,居然也只是微微颔首,没有跟其他兄弟一般,嘘寒问暖,更别提像刘胜、刘余一样,执手而行了。
  这么想着,刘阏心头一惊。
  他终于明白,自己的角色了。
  “寡人一切皆来自于兄长,太子兄长叫我往西,寡人绝不该朝东!”刘阏在心中想着,嘴上立刻就道:“臣弟受教!”
  刘阏当然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什么话,于是,他亲热的对刘彻道:“多谢兄长教诲!”
  刘彻看了刘阏一眼,他最喜欢刘阏的,就是他的这个性子了。
  刘阏虽然笨了点,而且脑子有时候也不太灵光,但,在皇室,这却是最大的优点!
  尤其是,刘彻深知,刘阏对自己依赖心理非常重,是最容易控制操纵的代理人人选了!
  见到刘阏顺服亲热的样子,刘彻也开心的道:“你我骨肉兄弟,许多话,你心里有数就好了,不必说出来!”
  刘彻的话也开始变得温柔和体贴起来,他看着刘阏,诚恳的道:“诸王兄弟中,你是孤最看重的……”刘彻说着就扶着刘阏的肩膀,就像民间的兄长对自己的弟弟一般,柔声道:“你要记住,无论如何,孤都不会害你,前次,孤也在给你的信中说过了,此番运作江都王一事,干系重大,甚至牵扯社稷国运!”
  “其他人,孤不放心,只有皇弟,与孤最亲,血脉相连,一母同胞,这等大事,只有皇弟方可托付!”
  刘彻这一席话,摆道理,讲感情,又给出许诺和美好未来的前景,顿时,就将刘阏对广陵的恐惧和疑惑打消了。
  刘阏立即俯首道:“臣弟愿为兄长效犬马之劳!”
  摆平了刘阏,消除了刘阏的疑惧,刘彻顿时感觉全身都轻松了不少。
  将刘阏放在江都,既是为了日后发展大航海做准备和开拓,亦是,刘彻对未来的战略布局。
  打开地图就能看到。
  吴国肢解以后,其广陵郡与周围地区将会划割为江都国,豫章与会稽将成为郡县。
  而江都国将与会稽、豫章直面三越割据势力。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统一全国,更有吸引力!
  三越,本就是中国国土,只因秦末战乱后,种种原因和环境,才形成了如今的割据局面。
  对于三越,刘彻一直认为,三越问题,属于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
  说句老实话,像前世小猪,为了扫平三越,兴师动众,劳师远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打的战争,刘彻并不喜欢。
  倒不是武统什么的刘彻不喜欢。
  实际上,人人都知道,拳头打下来的地盘,总是会比嘴巴子上谈下来的地盘更稳固,凝聚力也更强。
  但……
  假如可以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三越,何必打仗?
  三越的藩国,又不是后世的弯弯!
  就是赵佗,这只老狐狸,也是承认自己是中国臣民,而非化外蛮夷。
  将刘阏运作到江都为王,刘彻就可以通过刘阏的江都国,来分化收买三越的内部贵族,培养带路党。
  若是一切顺利,可能十几年内,三越就可以和平的通过内附的方式,回归中国中央王朝治下。
  倘若能以和平手段解决三越问题,那么,西南夷也同样可以采取相同模式解决。
  不必劳师动众,兵不血刃解决这两个问题后,汉室的力量就可以集中起来应付来自北方的匈奴了。
  而在前世,小猪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开辟的战场太多了,三越、朝鲜、西南夷、西域诸国、匈奴,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战略,基本上都是谁惹哥,哥揍谁!
  这样看上去,是爽了!
  但是,因此耗费的国力和军力,数不胜数,白白给了匈奴人喘息之机!
  不然,漠北决战以后,凭借当时的战略态势和军力优势,匈奴人哪里还可能缓过气来?
  直接会被绞死在漠北的沙漠里!


第354章 兄弟们(三)
  送走刘阏之后,刘彻只是简单的准备了一下,就又迎来了一个兄弟——老七临江王刘彭祖。
  刘彭祖今年才不过十岁而已,虽然已是一方诸侯,戴着王冠,身着绛服,前后侍卫拱卫,口称寡人,但却终究只是一个孩子罢了。
  心计算计,一点也无。
  更别说是会懂得交易这种事情。
  但,刘彻特意单独接见这个弟弟,却是项庄舞剑了!
  谁叫刘彭祖有个厉害的老妈呢!
  其生母贾姬,可是一个能留名青史,记录在史记中的人物!
  虽然,史记中的贾姬,不过是太史公描写郅都刚正无私,忠心耿耿的背景,但,一个能让刘彻的那个向来薄情寡性的皇帝老爹肯做出一个冒险的姿态的女子,岂是等闲之辈?
  在原本的那位刘德为数不多的零散记忆中,就有着贾姬当年风光无限时的一些片段。
  这个女人,可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前世,刘彭祖先被封为汝南王,吴楚之乱后改封赵王,这位贾姬在这番运作中,当计首功!
  当然,最重要的是,贾姬与程姬,乃是情敌,死对头啊!
  当年,就是贾姬横插进来,生生夺走了本来击败了粟姬,风光无限的程姬的恩宠。
  这仇,可是结的很大的!
  在这宫中,贾姬的子嗣与程姬的子嗣,向来就是不怎么来往的。
  毛主席曾经教导过我们,玩政治,本质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刘彻特地单独接见刘彭祖,只是想传递一个信息给贾姬——孤欲结盟!
  结盟干什么?
  当然是压制程姬了!
  程姬有三个儿子,刘非、刘余、刘端,而贾姬也有两个儿子,刘彭祖和刘胜。
  程姬的儿子,假如得到的封国比较好,那毫无疑问,贾姬的儿子,就要坐冷板凳了。
  更何况,两者本身就有仇怨,这下现实利益加上新仇旧恨,不需要挑唆,他们两个自己就会先打起来。
  至于刘彻为何会选择与贾姬而不是程姬联盟。
  道理很简单!
  现在,就只有程姬的三子年纪比较大,而且,刘非还对他的太子位置有所威胁!
  “臣弟拜见兄长!”刘彭祖哪里知道刘彻召见他的这些弯弯绕,他在刘彻面前,表现的很局促,礼毕之后,甚至还低头认真的看了看随同他一同前来拜会刘彻的临江国丞相以及内史、太傅等随行重臣。
  “快起来,小七!”刘彻却是露出一副温厚兄长的模样,一把扶起刘彭祖,甚至还非常亲昵的抱起这个小家伙,关切地问道:“在临江国,小七受苦了!”
  神色之中满是关心爱护和怜宠,不知情的人见了,怕是会以为,刘彻与刘彭祖乃是感情甚笃,非常亲密的兄弟!
  但是,实际上,刘彻记得非常清楚。
  刘彭祖之所以被发落到了临江国,刘彻起码要记一大功!
  要不是刘彻横插一杆子,把刘阏从临江国解放出来,刘彭祖是怎么也不可能沦落到临江为王的!
  只是,这世界就是这样,昨天的敌人,可能就是明天的朋友。
  刘彻为了释放自己的善意,这次也是下了血本了!
  他放下刘彭祖后,拍拍手,王道立刻就领着十几个宦官抬着许多木箱子出来。
  刘彻看着那些木箱子,轻声道:“小七啊,太子兄长没别的送你的,这些书就当是兄长给你的礼物罢!”
  一个宦官捧着一份帛书,呈递到刘彭祖跟前。
  刘彭祖呆呆的接过来,看了看上面密密麻麻的书名,然后将之转交给自己的太傅。
  刘彭祖的王太傅叫张胜。
  这个人与贾姬的大兄是同窗,当过贾府的客卿,后来被贾姬的家人举荐为官,当过某郡的郡尉,刘彭祖封王后,贾姬特地托关系,拜其为王太傅。
  因而,这人实际上,掌管着刘彭祖目前的一切政务与交际。
  在前世,刘彭祖也是在张胜的谆谆教导下,才成了那个难缠的赵王!
  因而,这张胜,可算的上是一个人才了!
  刘彭祖年纪小,不懂事,更不谙政事,但张胜哪能不知?
  看着帛书上密密麻麻的书籍名单,张胜立刻就知道了,太子这是在拉拢贾姬一系,而且是下了血本了!
  当今天下,千金难求一书!
  许多先贤的典籍,在这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圈子内的私藏!
  即使贵为诸侯王,也未必能读到!
  尤其是那些涉及政治经济的书,便是天子,也不敢拍胸脯说,石渠阁里都有!
  对于刘彭祖这样年纪的诸侯王来说,这些书比黄金更重,比田地更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