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后世的史记,太史公司马迁再怎么避讳,再怎么掩饰,再怎么用春秋笔法,也不得不在《史记》中写下周吕候“发兵佐高祖定鼎天下”这句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彭城大败,输掉了最后的内裤,就差裸奔了。
  是吕泽在下邑,收拢败兵,安定人心,团结部将,激励士卒,联络彭越,从而有了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翻盘!
  想厘定历史,吕泽就绕不过去。
  就像后世天朝,想厘定解放军的战史,你绕的过永远健康那座大山吗?
  刘彻闭目沉思一会,然后道:“淮阴、周吕,作传,刻像,不名!”
  嗯,后来宣帝刘询,也是这么对待霍光的。
  意思是功劳我承认,但是,你丫就是个罪人,要知道,直到西汉末代皇帝,西汉政权依然在拼命绞杀所谓的“霍逆余孽”,直至东汉刘秀,重新厘定历史,才认可了霍光的功劳,在那以前,霍光这个名字连提都不能提。
  “梁王彭越……”刘彻看向远处,长长的出了口气,老祖宗做错了事情,也不是不能承认的嘛,刘邦后来不也下令厚葬彭越了?况且,刘彻现在连项羽都原谅了,承认了他反秦的功劳,总不能再揪着彭越的小辫子不放吧?
  在政治上,有时候,承认一些错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杀错了就杀错了呗!
  反正,梁王彭越在民间早就被平反了,历代汉室天子,也都有认可之语。
  刘彻也不过是做个最后的总结而已。
  当然了,祖宗的颜面,还是顾忌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春秋笔法了。
  刘彻于是清了清嗓子,道:“赐谥曰:梁荒王,命河南郡有司,重修陵墓,以诸侯王礼遇之,许三户守陵之人!”
  于是,下面的人立刻就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叩首道:“谨遵圣意!”
  所谓荒王,谥法有曰: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色,怠于政务也。
  跟彭越后来,倒是挺相合的。
  更重要的是,天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你们不要揪着彭越的死不放嘛……
  多写其功劳,写他的战功,至于死因嘛,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不要多提,不要多写,也不要多问。
  实在不懂,可以去请教一下史家,什么是春秋笔法。
  韩信、彭越、吕泽,这三个最大的地雷既然已经排除了,那么其他敏感人物就好处理多了。
  “卢绾,仍以长安候记之,勒石画像,勿有避讳,功是功,过是过,自有青史明辨!”对卢绾,老刘家还真没任何愧疚。真要说起来,对不起老刘家的人应该是卢绾才对!
  况且,现在卢绾的后代,在匈奴为东胡王。
  这个抗匈统一战线,还是要努力维护的嘛。
  甚至,为了统战需要,给卢绾脸上涂些金子,也不无不可。
  “长沙王吴苪,单列一传,号为世家,做长沙王世家一书,直抒汉家礼遇功臣之厚!”刘彻负手吩咐着。
  这又是为了统战需要了。
  是做给三越看的。
  让三越的贵族们知道,老刘家还是很大方的,放心亲汉吧,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另外,则是考虑到了可能接下来还需要用到吴苪的大名,去说服和拉拢越人部族首领。
  别看吴苪死了这么多年了,但在三越境内,奉吴苪为主的部族,也还是有许多。
  “诺!”岑迈立刻叩首拜道。
  刘彻点点头,嘱咐道:“卿记得,此事,要与朝野诸臣,士大夫,广泛商讨,征询意见……”
  这话就说的太露骨了。
  意思是,要是某人大家反对的太激烈,那就不要为难了。
  这历史毕竟是胜利者书写的。
  而现在的胜利者,毫无疑问就是朝堂诸公。
  万一要是韩信啊吕泽啊什么的实在反对声音太大,就不用管了。
  刘彻才没那么傻,为了历史问题,闹得朝野分裂,玩出一个大礼仪啊党争一类的麻烦。
  “诺!”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他相信,今天以后,民间一定会广泛流传“圣天子思慕功臣”的故事。
  就让吹捧和神化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顺着这个由头,刘彻就又道:“昔者,功臣佐朕皇祖,底定天下,开太平盛世,今宇内安宁,糜有兵革,此士大夫百官群臣之功也,功必赏,过必罚,此先王之教!”
  “拟诏:朕闻上古圣王治世,必酬功臣……今士大夫佐朕,治理天下,夙兴夜寐,勤勉诚恳,乃有宇内方宁,朕虽不德,亦愿与之同享天下盛世,自今以后,百官臣工,凡有所任,皆在其俸禄之外,别列两项,曰:津贴,曰绩效。
  津贴者,视秩比俸禄高低,予以补贴,请有司议之,定其员额多寡。
  绩效者,赏也,以其治下去岁所得赋税较之前岁所增之数,取百一之数,嘉之!”
  这官员的工资,肯定是要增加的。
  不加不行。
  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千里当官,最后落得个晚年不保,这样的傻事,谁愿意干?
  比起工资多支出的那点钱,这上下其手,贪墨的数量,可能是百倍,千倍!
  因贪污和中饱私囊,造成的损失,那就更不用说了。
  刘彻至今记得,那河东郡郡守周阳由造的孽,以及河东郡官场的糜烂程度。
  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甚至蔓延到全国。
  就必须要加强监管和监督,更要增加下面人的收入。
  不然,没有好处,谁跟着你混啊?
  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傻子才会当清官!
  当然,仅靠增加工资,是避免不了贪污的。
  所以,才要再加个绩效奖。
  根据官员治下GDP增长的数额(现在主要体现在税赋上)来给予分成。
  虽然不过百分之一。
  但一个大县,户口一两万,每户都增加百分之一的税赋额度,那钱就不少了。
  津贴是作为官员的生活补贴,而绩效,则是奖励其努力工作。
  更重要的是,刘彻清楚的认识到了,在这西元前的封建社会,妄想着以一人之力,就让天下人都跟着你走,那是做梦!
  必须要有一个稳固的坚实的统治集团来帮助他,辅助他,完成他的梦想。
  而这个集团,必须是也只能是他一直讨厌和提防的官僚集团。
  官僚集团,没有好坏。
  只有坏和更坏之分。
  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官僚集团必然会把手伸向其他地方。
  正如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情况一样。
  开国之初,官僚们都很老实,随着时间的延续,它越来越腐朽,越来越堕落,越来越贪婪。
  就算隔着十万八千里,你都能闻到它们身上散发的浓烈刺鼻的腐臭味道。
  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也是如此。
  想要避免官僚集团最终堕落成无可救药,腐朽至极,忍无可忍的反动集团。
  唯一的办法,是尽量保持它的活力,让它的大部分肌体,保持活力,有着新陈代谢,有着新鲜血液。
  让它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有着外界的活水流入。
  可惜,这是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
  官僚集团天生就自带瘟疫,任何人进了这个集团,只能拼命抵御其他腐死组织的侵蚀和影响。
  强如天朝太祖,也只能让这个集团,在其在世时,收拢爪牙,蛰伏片刻,但一个不小心,它们就又跑出来了。
  刘彻自认为自己连天朝太祖的一个指头都不如。
  自然不会做那个净化官僚集团,完成|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梦。
  他唯一能做的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拿着鞭子和刀子,鞭打和监督官僚集团,让它的大部分组织,保持一定的活力。
  但是,你要不给好处,拉拢官僚们,不占据大义名分,在舆论上压制他们。
  显然没办法办到这些。
  基于种种考虑,刘彻决定,学习后世的公司管理吧,给下面的经理和部门主管一定的股权激励。
  百分之一的新增赋税额度奖励,即能刺激那些真正有能力办事的官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官僚集团与地方豪强的同流合污。
  因为很显然,在农民身上是没办法收到太多的赋税的。
  只有那些富得流油,家产百万、千万甚至万万,奴仆数以百计的大地主、大商人才是真正的肥羊。
  官员们想要多得绩效奖,就一定要看死了这些家伙。
  新增赋税越多,他们拿到的奖金也越多,而且升官也更快。
  当然,跟任何政策一样,这个政策,有着很多风险。
  譬如说,肯定会有官员拼命剥削和凌迫百姓。
  也肯定会有官员,干出许多为了政绩而政绩的事情。
  类似的故事,早在穿越前,刘彻就看多了,看腻了。
  像天朝的那些拆迁书记,挖坑市长,拿出花名册,随便点一点,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对此,刘彻的应对是,加强御史大夫衙门的权威和监察御史的独立性。
  并且,准备在御史大夫衙门下,增设刺史部门,专门监督地方郡县的赋税和财务情况。
  同时,逐步扩大和加强绣衣卫的组织、人员,强化特务政治。
  另外就是,逐步从考举出来的士子中,选择那些被证明过,有能力的人,去担任地方亲民官,逐步淘汰现有的官僚。
  毕竟,比起旧官僚们,新官僚们无论是良知还是道德,都大大超越。
  至少,考举出来的士子,在地方做官这一年多以来,绣衣卫总共才报告了十几起贪墨不法行为。
  当然,加强民间监督能力,也是势在必行。


第539章 帝国主义(四)
  刘彻将视线转向在他面前的王政,道:“天下能有今日,卿等三老也是功莫大焉!”
  他对左右吩咐道:“拟诏:三老教化地方,熟知民事,自今以后,凡有冤屈、不法官吏盘苛士民,三老可直奏朕前,有司部门不得阻拦,另,三老奏疏,由郡国直奏,以印泥封印,朕未启印之前,任何人不得拆封!”
  这也算是给官僚集团按的一个不那么牢靠的枷锁吧。
  这是刘彻学的朱元璋的故智。
  但是……
  刘彻也知道,这大概只是一个悬在官僚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通常情况下,三老鸣冤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官的又不傻,不会去招惹地方上的三老,也招惹不起。
  真要说起来,以现行制度,哪怕是郡守,碰上三老要拿几杖打他,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躲到官衙里不露面。
  而三老阶级,大都来源于官僚集团本身。
  通常只要不做的太过火了。
  三老们也会睁只眼闭只眼。
  因为他们是老人,保守、持重,而且聪明,不会去干那些与当政者背道而驰的傻事。
  这只能算是一个防范于未然的补丁。
  而且,早已有之,刘彻不过是强调和加强了三老奏疏的法理基础。
  王政闻言,却是立刻跪下来谢道:“陛下厚爱,老臣真是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一旁的王道,怎么拉都拉不住,真不知道,这个看上去干干瘦瘦的老头,哪来的那么大力气!
  刘彻连忙扶住他,道:“尊老爱幼,抚恤孤寡,乃我汉家国策,长者不必如此!”
  刘彻拉着他,看了看周围的士民,笑道:“朕今日来此,是要看一看,朕治下子民的生活,朕曾说过,凡我汉家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