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他们有些不太适应。
  但,他们很快就适应了。
  毕竟,考举士子们虽然很多出生寒门。
  但这个所谓的寒门,只是相对于旧有的权贵们而言的。
  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举士子,都是地主阶级或者官商阶级。
  大家总是能找到共同话题的。
  就像此刻,露布下的游缴一脸严肃的宣读着露布上的文告,却对露布下的行为,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老丈,老丈,某等是张氏粮庄的,今年,我们粮庄的东主,为了响应天子的号召,愿意开出一石粟米六十钱,一石大豆四十五钱,一石小麦五十钱的高价,向广大的关中乡亲敞开收购,老丈届时收割了麦粟豆,尽可来此,某等日夜在此等候,绝对的足秤足量,钱粮两讫,童叟无欺啊!”一个面向和善的中年男子,在人群中不断的向着围观的百姓许诺,口灿莲花,开出种种远超朝廷规定的保护价之上许多的高价,诱惑着一个又一个农民。
  农民听了疑惑无比,但在那些高价的冲击下,大家也是纷纷心神失守。
  “真的?”有人似乎不太相信。
  “当然是真的了!”这个男子斩钉截铁地说道:“去打听打听,我们家东主,可是当年安国武候讳陵老大人门客,最是信守诺言,一诺千金啊!”
  许是安国武候的名头,让百姓们感觉到了信服。
  当初安国武候王陵为丞相,继续萧何曹参的执政政策,造福了关中百姓。
  当然,最重要的是,王陵有个自认为是其干儿子的北平文候张苍。
  当初,张苍为相的时候,每次下朝后,首先做的事情,不是回家,也不是回官衙,而是驱车到安国候府,像儿子一样侍奉王陵的夫人。
  这样的故事,在关中被人广泛传颂,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佳话。
  而王陵在世时,也是以铁面无私,刚直爱民闻名。
  当初,王陵为了表达对吕后的不满,不惜闭门不出。
  比起跪舔吕后的留候和绛候,在名声上好太多了。
  因此,听到这男子的话,加之上面的游缴似乎也并没有站出来指责对方,反而有意无意的对着对方笑了笑。
  这让百姓们立刻深信不疑。
  于是,大家纷纷道:“若真是如此,那我家今年秋收后,粟米跟豆子就卖给你了!”
  淳朴的百姓们,有的甚至已经开始盘算,把粮食卖了高价后,今年应该能给孩子和细君多置办几套新衣,甚至还能在明年买头牲畜,回家帮着干活。
  骡子和驴,都是很好的选择。
  即不贵,也好养,而且耐用。
  这样的场面,发生在关中的许多地方。
  甚至有些地方,地方的游缴乃至于亭长给类似这样的人背书,拍着胸膛保证。
  一个可怕的金融漩涡,正在成形。
  闻到不安气息的绣衣卫以及御史衙门的御史们,迅速将这些情报反馈到了未央宫。
  “已经查清楚了吗?”刘彻问着王道,虽然王道已经卸下了绣衣卫的工作,但他依然负责将绣衣卫的事情反馈到刘彻这里。
  “陛下,已经查清楚了……”王道低着头道:“涉及的人,遍及列侯、两千石,虽然,都只是他们的家臣或者次子在出面,然而,事实已经无可辩驳,他们在洗钱!”
  洗钱这个词用的好!
  刘彻在心里给王道点了个赞。
  但,说起来,这个词也不算王道发明的。
  准确的说,洗钱这个技术,老刘家是开创者。
  想当年,刘邦这个金融小白,玩出了奇葩无比的三铢钱,又被称为颊钱。
  刘邦铸造的那个三铢钱,不仅小而薄,还各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在流通的时候,居然发生了新钱流通不到半个月,就已经碎成无数块的奇葩事迹。
  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经济危机。
  吕后上台后,首先就废除了三铢钱,同时颁布钱律,禁止私钱,然后铸造八铢钱。
  吕后的八铢钱,比起刘邦的三铢钱,那良心就像黄金跟黄铜之间的区别。
  新钱在重量、质量、成色和含铜量上,碾压了刘邦的三铢钱。
  你以为吕后就真的这么有良心吗?
  那你就要大错特错了。
  随着新钱流通,为了防止大家不用以前的老钱,或者把老钱换成新钱。
  吕后规定:径十分寸八以上,虽缺铄,文章颇可智(知),而非殊折及铅钱也,皆为行钱。金不青赤者,为行金。敢择不取行钱、金者,罚金四两。
  意思就是啊,这个钱呢,只要是符合标准(十分八寸)就算缺了个口子,但只要钱上面的字迹还能看到,又非是全铅或者完全断裂的,就是合格的钱币,任何敢拒绝使用它的人,罚金四两。
  这等于是把刘邦的三铢钱造成的损失,完全转嫁了百姓。
  官府和朝廷借机将大量库存和用不出去的颊钱,作为购买百姓的商品的货币给花了出去。
  而这些劣质的颊钱,到了百姓手里,却很少能有被官府回收的——官子两张口,爱怎么说怎么说。
  以至于时至今日,许多地方,根本不认任何铜钱。
  当地百姓只以绢布交易或者完全以物易物。
  老刘家玩的这么漂亮,以至于之后的许多人都是有样学样。
  太宗时发行新钱,称为四铢钱,又开了钱禁。
  然后,天下人就纷纷学习刘氏故智。
  用私铸的四铢钱,大量的兑换市场上的八铢钱,再融了回去造私钱。
  吴王刘濞跟邓通因此赚的盘满钵满。
  在民间,人民形象的将这种官府和朝廷通过左手倒右手的行为,称为洗钱。
  这种隐秘的金融手段,成为了某段时间权贵和商人们剪百姓羊毛的最佳手段。
  但百姓也不是傻子。
  被坑多了,也知道自己上当了。
  于是,百姓们也不再什么样的钱都傻乎乎的接受了。
  如今在关东,一枚吕后铸造的八铢钱,等于三枚四铢钱或者五枚私钱,至于三铢钱……根本就没有人要!
  至于关中,除了八铢钱跟秦的半两钱,还能有点流通的市场。
  其他四铢钱啊三铢钱啊,无论官造还是私铸,统统都被人丢进了垃圾桶。
  质量好的钱币,倒也没什么。
  大不了融了,铸成其他器皿,起码不亏本。
  但那些当初为了赚钱和剪羊毛强行上马的各种劣质钱就很尴尬了。
  钱放在手里面,又花不出去,那就是亏本!
  而少府和内史衙门却又宣布,旧钱与五铢钱的兑换比例,以含铜量为基准,融化后出铜一斤,给五铢钱五十枚。
  但问题是,一斤铜有两百八十八铢(汉制,一斤十二两,一两二十四铢),起码能铸新五铢钱六十五枚,夸张点话,七十枚也够(加了铅铁后)。
  这样的兑换比例,让那些家伙又如何接受得了?
  你要知道,在原先,他们一斤铜,轻轻松松能铸造出一百枚甚至一百二三十枚钱币。
  财富瞬间缩水一大半的感觉,没有什么人愿意接受。
  于是,他们将主意打到百姓身上,也就可以理解了。
  中国自古以来,权贵们不就是这么玩的吗?
  股市也好,楼市也罢,乃至于期权债券,打着为民谋利的幌子,行中饱私囊之实。
  这样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华尔街啊西方人教。
  大家生来就会。
  反正沉默的大多数,除了哼哧哼哧两声,发发牢骚,又能怎么滴?
  毫无疑问的,甚至不需要人提醒,哪怕是王道这样的宦官都知道,这些家伙在打什么算盘。
  但很可惜,广大百姓却根本不知道。
  受限于知识和阅历,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基本的数学常识都不具备,甚至连秤杆上的准星也瞧不明白。他们那里能弄得清楚这样复杂的玩意?
  哪怕他们曾经吃过类似的亏。
  但很可惜,百姓是健忘的。
  类似游戏只要不是每年来一次,保证上当的人会跟秋天的粟米一样多。
  当然,百姓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但问题是你怎么说服一个已经被安利了的邻居相信你?
  “陛下,我们该怎么办?”王道问道。
  下面的兰台尚书和御史们,也是目光灼灼的看着天子。
  这一次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非常棘手的。
  大半个关中的基层官员和贵族阶级、豪强家族,都已经入场,而其他人则在准备入场。
  场中的玩家,包括了窦氏、陈家这样的外戚,也有曹、王、灌这样的老牌世家,甚至还有战功赫赫的将军。
  这些人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了秋收前的时机,利用百姓的趋利心理,想玩一次洗钱,将他们兜里正在迅速贬值的钱币,甩给老百姓,让百姓接盘。
  但受损的,最终无疑是朝廷和百姓,甚至很可能酿成一场民变。
  当然,类似民变,朝廷和官府都早有处理的经验了。
  甚至不需要出动军队,县里的衙役和民兵就能轻松镇压。
  因此,很多人的心里都觉得,这次天子大概要低头了。
  是的,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在这个时候,在面临百姓与列侯勋贵及大臣之间,必然会装作看不见这样的事情。
  顶多事后,惩处几个吃相太难看,而且地位边缘化的家伙,将他们当成替罪羊,拿出来给百姓出气。


第621章 投石问路
  刘彻这个时候心里面的火气是蹭蹭蹭的向上冒。
  在这瞬间,他有种要化身斯达舒,将那帮权贵全部塞进炮弹里,然后发射到外太空去的冲动。
  但,作为一个皇帝,他却不能这样子干。
  抛开干趴这些权贵可能带来的政坛真空和政权瘫痪不谈。
  一个国家,一下子暴露出大半个上层统治阶级都在拿下层平民开刀的丑闻,必然会立刻就动摇整个政权的合法性,并产生波及整个世界的动荡。
  既然权贵都在鱼肉百姓,那么天子又在干嘛?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可怕且极为致命的命题!
  但若是放任不管,视若无睹。
  刘彻相信,那些权贵的胃口,会一次比一次大。
  最终,刘彻将退无可退。
  刘彻闭上眼睛,无数个想法在脑海中回转,然后被一一否决。
  任何以命令或者诏书的形势,强制把权贵们给按在地上的做法,只会激化局势。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王莽和王安石的下场,使所有妄图触及权贵利益集团的人,都要三思。
  “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才是治国的根本之道!”刘彻在心里想着:“那么这次,谁是大多数,谁是一小撮,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
  虽然看上去,似乎几乎整个关中的权贵都卷入了这次事件。
  但其实,透过表象看本质,很轻易的就能发现:权贵们想通过这次秋收洗钱,将他们手中积压的劣币,甩锅给百姓,但不可能所有权贵的手里都积压了大量的劣币。
  这其中必然会有:积压了大量劣币,和拥有一定劣币,还有只持有少量劣币跟完全只是来打个酱油等四种人。
  积压了大量劣币的人,肯定是不会在恐吓和威胁中放弃的人。
  但那些只持有一定劣币和少量劣币还有干脆只是酱油党的人,却是很轻松就能被分化瓦解的。
  所以,现在,摆在刘彻面前的问题就是:只要将那些积压了大量劣币的人跟其他人区分开来。
  然后这个事情就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