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学泰斗周汝昌传-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高鹗的文笔好( 以钓鱼为喻 )。又云高写贾府败时鬼神迷信的情节在旧时大家庭破落时正是如此……。我们在评量伪续上见解便很不同了。”(《 启元白 》)启功先生的书法已入无人之境,但观其诗作韵语,趣味偏于通俗,则对曹雪芹原著神韵精微之处就不一定能有十分切己之感,对后四十回的通俗文学予以肯定,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05年6月30日启功逝世,周汝昌闻讯立即表达震撼哀悼之情,称这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于7月2日赋诗纪念:    
    元白先生悼诗    
    玉镌谱牒列藩崇,绛帐青衿位不同。    
    八法心追羲献妙,兼长笔擅北南宗。    
    词吟兰波澜势,舌粲莲花曼倩风。    
    回首展看高会盛,众中握手笑谈红。    
    这首诗“内含书学史上‘兰亭学’一大公案”( 周汝昌2005年7月1日致笔者信 )。周汝昌与启功在书法上的相互切磋,见本书综述周汝昌文论和书法的章节
    为考察和曹雪芹有关的文物资料,周汝昌还接触过一些不那么出名的文化人。如张次溪,在日伪时期曾任伪职,后来在“文革”中死于非命,但他是一个热爱文物的文人和收藏者,在《 戏剧月刊 》上发表谈京戏的文章,编印的《 京津风土丛书 》等,周汝昌小时候就爱读,后来在60年代京城文化界筹办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活动中,张次溪主动找到周汝昌家中拜访,从此二人颇有交往。张次溪住在北京烂熳胡同( 本名烂面胡同 ),周汝昌60年代去过,印象是:“他在正房的一端的小侧屋内……此小屋有门,又通往一间很大很大的书屋,屋内排满了简单的木架子,架上平放一眼望不到边的散装线装旧书( 没有布套,即非函装式 )。……我在他小屋里获见了敦诚挽芹诗原抄本:一个小薄册,红格纸,墨迹很旧,题名是‘鹪鹩庵杂记’,但吴先生( 指吴恩裕——引者 )发表的却是‘……杂诗’。一加细审,方知‘诗’字是新墨,另将‘记’字改成的。两首诗十分珍贵。其中一首中缺一字空着格子,又有同一新墨另笔补上了一个字。以后,他陆续惠示了几宗涉及‘红’‘曹’的文物:一件是道光年代木刻版朱色印的《 红楼梦 》升官图,极为罕见,我曾有文详叙。另有很早的《 红楼 》人物全份的香烟片……但张先生的贡献并不在此。他的贡献还有两件重要的事,即他与齐白石老人有师生谊,听齐老传述了雪芹的事迹。”(《 北斗京华 》之《 张次溪 》)    
    齐白石向张次溪传述了两件什么事呢?一是民国辛未年,齐白石亲访北京崇文门外的卧佛寺,因传说曹雪芹贫穷时曾借住于寺内,齐白石画了一幅《 红楼梦断图 》的小横卷,画上左边寺门掩映,右边残月半天,还题了一首绝句:“风枝露叶向疏栏,梦断红楼月半残。举火称奇居冷巷,寺门萧瑟短檠寒。”张次溪把这幅画的一张翻拍照片送给了周汝昌。    
    另一件事,是齐白石到西安市,和诗人樊樊山交谈,说到《 红楼梦 》,同座中有一个人是满洲旗人,就接话说曹雪芹的轶事,说曹雪芹排行第二,原配早亡,后来续弦表妹李氏。这和周汝昌考证的曹雪芹与舅祖李煦家的表妹结合,而这个表妹即史湘云之原型一说颇为相符。张次溪著有《 齐白石传 》,里面也提到这件事。    
    张次溪也能作诗填词,周汝昌的回忆文中记录下其所作《 琴调相思引 》。周汝昌还为张次溪珍藏的齐白石画《 红楼梦断图 》题了一首自度曲:    
    几片行云,一角残蟾,丹翚便出层楼。虫鱼惯见,谁知老笔此风流。满帽西风,多情问古,巷冷记寻游。沙窝路,何许雪旌霜钥,对琉璃佛火不胜秋。瞿昙示倦,槐柯卧影,此间曾系虚舟。红豆通辞,黄车托体,当时意兴岂闲愁。皕年已新周命,看文章光焰,惊动十洲。思巨手,更三毫上颊,传神写石头。    
    周汝昌于1976年眼睛受损,而耳朵本来就有毛病,随着时间推移也越来越聋。他的耳聋有家族遗传的原因,小时候还生过一场大病,高烧不退,患中耳炎,流黄水,耳膜受伤,去成都时已经携带助听器。而后来又遭了雷击,耳聋变得更加严重。周汝昌回忆说:“1954年奉调回京后,住东城北面门楼胡同。住正房,南面大窗,北墙却在上方开了一个小窗,空气流通。一日,忽然乌云骤涌,雷电大作。我立在西间屋正当中,看那窗外天上的空中变化——猛不防,一个重似千钧的巨大霹雳,从北墙小窗穿入,活似一条火龙,从南墙大窗穿出。而这条火雷活霆,是在我左耳边‘走’过的,相距耳朵不过一寸!那一巨震,我虽未昏倒,只觉脑袋像要裂,而‘心’像是要‘出窍’。浑身晃悠了一下,支持站住了。我的成为‘聋子’,大约就是这么来的。”(《 北斗京华 》之《 聋与音乐 》)    
    “金龙入耳”再加“半只眼”,读书、交游从此都日益艰难了。著名学者和随笔作家张中行( 1909年生 )调侃周汝昌说“打雷听不见”,这样,别人和周汝昌说话时,必须凑到耳朵边加倍提高嗓门,张中行的学生靳飞幽默地打趣:“耳边悄悄语,六楼都可以听见。”    
    1974年,眼科医生就告诉周汝昌,他不宜再从事编辑这一行当,因为这种工作是主要靠眼力的。1976年眼睛动手术,主治大夫是协和医院眼科首席专家张承芬女士,三次主动出具了证明,说周汝昌不能再做编辑工作。到“文革”之后,对“四人帮”影响的清查也已经宣告结束,周汝昌给姚文元、江青写信的事早已查清,纯属为了学术,与政治不沾边。由于《〈 红楼梦 〉新证 》的巨大影响,周汝昌于1978年被特邀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从此连任四届。这对于那一代深受多年政治影响的知识分子来说,还是看得比较重要的。周汝昌填了一阕《 水调歌头 》表达高兴的心情:    
    佳节元宵后,浩荡展芳春。神州大业高会,荣作会中人。团聚五湖四海,毕集群英众采,国是共商斟。意气看风发,万象正更新。    
    继遗志,开大治,颂奇勋。藐尔跳梁小丑,亿万怒斯民。誓竭丹衷报国,深愧微材樗栎,奋笔记欢欣。老骥不伏枥,千里策逡奔。    
    周汝昌参加全国政协,客观上也提供了接触认识更多高层次各界人士的机会。周汝昌是红学家,政协委员中喜欢《 红楼梦 》的人不少,开会时常有人来听他讲红,十分热闹。周汝昌回忆说,自己初次参加政协会议,就因为眼睛和耳朵都不好而行动不便,得到两位女委员的热情帮助,一位是舞蹈专家资华筠,另一位是芭蕾舞名角白淑湘,从开幕到散会,处处扶持、引路、升阶、找座……让周汝昌十分感动。此外如《 红楼 》画家戴敦邦热情介绍画三毛而名满天下的张乐平,张乐平给周汝昌的小册页上画了一个三毛,双手持红领巾,题上“献周老永春”;认识了出演《 渔光曲 》、《 风云儿女 》、《 关不住的春光 》等影片而扬名天下的演员王人美,九十九岁的中共三大政治局委员罗章龙,老民主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女儿陈慧,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都结下了或深或浅的友谊、因缘……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则是故人重逢了……当然也受过邓小平的接见……    
    据说陈寅恪本来写有庆祝国庆节、欢呼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等诗作,后来在编辑陈的诗集时,这些作品都被编者删弃了。这其实也是一种遮掩真相的不尊重历史之举。老一代知识分子有他们特定的经历、处境和思想感情,是不应该脱离时代背景的真实而将其人为地“塑造”成所谓纯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类“形象”的。周汝昌也写有一些也许从某一种立场看来可以不写的诗文,但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展示其本色的真实,至于对这些作品感觉和评价如何,那就是读者见仁见智的事了。
    在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时,周汝昌曾填了一套《 建国十周年献词套数 》:    
    双调·新水令    
    长空万里驻新晴,好江山,倍添妍净。九霄凌健羽,四海动欢声。映楼阁峥嵘,拂花柳娉婷,按歌舞轻盈,照灯火通明,齐备这十周年。    
     沉醉东风    
    西抵着昆仑雪岭,东连着渤澥沧溟。五千年古神州,亿万钧新生命。镇巍巍,巨人形影,立地擎天举世惊。看中华,朝晖丽景。    
    庆东原    
    移山力,倒峡情,天公低首听人定,涝还收黄云万顷,灾为瑞黄河便清。老返少黄发重青,众志即成城。所向谁能胜?    
    雁儿塔    
    结万家公社兴,起千座高炉并。变荒沙绿色城,架天堑长虹影。    
    得胜令    
    奇迹鬼神惊,飞跃雷霆骋。缔造今朝幸,艰难昔日情。风棱,招飐红旗影。星明,辉煌指路灯。    
    清江引煞    
    喜当这高秋正节心意逞,豪气冲天劲,眼明倍月明,人境通仙境,则那广寒宫的素娥也羡咱人世景。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周汝昌尽管不是中共党员,也曾“喜赋小句”:    
    红旌碧血聚头颅,百载仁人志未纾。    
    历尽艰辛到今日,神州一幅振兴图。    
    1997年7月香港回归,周汝昌赋诗曰:    
    百年风雨洗神州,万里烟霞一望收。    
    南海明珠怀潋滟,中原紫气抱沉浮。    
    庆云承景归佳谶,丽序移春入爽秋。    
    且喜书生尚能赋,含毫独上最高楼。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周汝昌亦有诗抒怀:    
    神禹巍巍铸九州,长鱼何事动金瓯。    
    鸡唱风雨严宵曙,麟蹈山河盛世游。    
    大化涵容儒道释,弘源霑溉夏商周。    
    中华作赋今谁手,上尽层楼更层楼。    
    2001年7月北京申请2008年举办奥运会成功,周汝昌亦有诗:    
    奥林匹克故遗风,万国争承盛典隆。    
    昨夜忽传天外讯,明朝喜聚日边雄。    
    名都阊阖夸燕北,寰宇梯航会洛东。    
    彻晓欢声来四海,老人击掌似儿童。    
    ( 自注:“京洛”为古语,喻京城。洛阳为古之东都。 )    
    2001年8月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纪念之际,周汝昌有“感赋长句”:    
    激荡风云雷电光,艰难曲折更辉煌。    
    英雄时势俱奇伟,扬帜长征是救亡。    
    八十星霜新世纪,五千文化旧炎黄。    
    方针特色还中国,史册龙门谱大章。    
    2004年8月22日邓小平百年诞辰,周汝昌曾应有关方面之请,题写法书于纪念册出版:    
    百年诞辰    
    功崇德大犹名小    
    风正时和乃得平    
    周汝昌于1979年10月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调入文化部的艺术研究院( 后改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 )。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眼疾严重,已经不能再胜任出版社的编辑工作。1975年成立的《 红楼梦 》注评小组这时已经成为红楼梦研究所,隶属于文化部的艺术研究院,应该说也是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