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克·吐温自传+(上)-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二章
    比利。赖斯如今哪里去了?他是我爱看的一个;黑人表演会中别的一些名角我也爱看。比利。伯奇。戴维。万博尔德。巴克斯以及十几个讨人喜欢的伙计们;在四十年前以及后来一段时间里;是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快乐。伯奇。万博尔德和巴克斯在好多年前就去世了;真正的黑人表演恐怕也就随着他们一去不复返了。。。。。。那地道的黑人表演会;那淋漓尽致的黑人表演会。。。。。。对我来说;这种表演是举世无双的。根据我的经验;能与之媲美的;还没有。我们有大歌剧。我见过。欣赏过瓦格纳创造的剧本中第一幕里的种种美妙之处;不过;对我总是产生那么个效果;以致看了第一幕也就够了。每次看完两幕;我总是出来时搞得精疲力竭。每当看完全部歌剧;就几乎等于自杀。但是;如果能把黑人表演会招回来;还保持它那古老的纯净与完美;那么;歌剧我连看都不要看了。据我看;对心灵高尚和敏感的人来说;手风琴和黑人表演会这样的水平;这样的高峰;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是难以达到的。
    我还记得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的黑人音乐会。一准是在四十年代早期的事了。那是一种新东西。在我们汉尼巴尔村;过去还没有听说过;而如今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真叫人又惊又喜。
    演出持续一周。每天演一场。教会里的人是不来看这种演出的;不过;庸庸碌碌的俗人都纷纷前往;对之十分迷恋。在那个年代里;当地教会里的人是不出来看演出的。艺人团(艺人团;涂黑脸;唱黑人歌;到处游历的艺人团。)出场时;手和脸像煤一般漆黑;穿的衣服是当时大庄园黑奴穿的那种花里胡哨;极端滑稽可笑的装束。倒不是穷黑奴的破烂衣服显得滑稽可笑;因为这是不可能的。黑奴一身的打扮;全是破破烂烂的;叫人伤心落泪;丝毫不显得滑稽可笑。滑稽可笑的是衣服的式样和颜色;那时候流行高领子;艺人团出场时;高领子遮住了半个头;又老远地突出来;简直无法往旁边看一眼。大衣有的是印花布做的;燕尾快垂到脚跟;扣子像黑鞋油盒子一般大。鞋子是旧的;又粗陋不堪;再加上笨重;比本人的尺寸大五六号。服装的式样变化不少;全都非常别致;很多人觉得可笑。
    艺人团用了很多黑人的土话;说得很好;说得流利;而且可笑。。。。。。可笑得叫人高兴;叫人快意。然而在早年那个时候;艺人团中有一个人不是穿得这么别致;也不说黑人的土话。他穿的是白人绅士们那种完美无缺的晚礼服;讲的语言是卖弄的;彬彬有礼的;装腔作势的;故意在文法上用功夫的那一套。乡巴佬信以为真;以为是上流社会。城里人说的话;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这人能这样不加思索;出口成章;说得如此轻松和流利;非常值很羡慕。艺人团的一头坐着〃博恩斯〃;另一头坐着〃班乔〃;上面说的那位文雅的绅士坐在中间。这个坐在中间的人是演出的发言人。他穿着整洁而漂亮;举止谈吐文雅而有教养;风姿美好;无可指摘;和艺人团其余的人;特别是〃博恩斯〃和〃班乔〃形成鲜明对照。〃博恩斯〃和〃班乔〃是主要的丑角。他们充分利用化妆和奇装异服搞噱头。嘴唇用鲜红的颜色涂得又厚又长;看起来仿佛像一片片熟透了的西瓜。
    黑人表演会早先设计的一套程序多少年来还是保持了原样;没有什么改变。舞台上没有布幕。观众等待的时候只见到脚灯后边一排空椅子;此外什么都没有。然后艺人团一个个走出来;观众报以热烈的欢呼声。他们坐下来;每人手中拿着乐器。接着;坐在中间的那位贵人讲了这类的开场白:
    〃先生们;前一次有幸见到诸位;这次故地重游;见到诸位身体非常健康;诸事顺利;非常高兴。〃
    〃博恩斯〃便作答;还讲了些他本人最近交的好运。可是话还没有讲完;就给〃班乔〃打断。〃班乔〃对他的说法会表示有点儿怀疑。接着一个说是;一个说否;两人展开了一场有趣的争吵。争吵越来越激烈;嗓子越来越大;气势汹汹;两人会站立起来;互相对峙;摇晃拳头和乐器;说些不怕流血等等威胁的话。与此同时;那位彬彬有礼坐在中间的人便好言相劝;要他们和风细雨;遵守礼节。。。。。。当然是劝说无效。这场争吵有时达五分钟;两个吵架的人相互虚声恫吓;鼻子对着鼻子;相距最多六英寸。这样模仿黑人间通常争吵的模样;学得逼真。学得酣畅淋漓;场上便不断引起哄笑。然后;这两个恶声相向的人会逐步往后退;一边大声恐吓;万一〃下次〃狭路相逢便不客气等等。接着便各自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一边还隔着座位咆哮对骂;一直要到场子里一片狂笑声逐渐平息下来才算完事。
    坐在这一排中间位子上的那位贵人;这时候便会说句话;弦外之音是要向末了那个座位上的人暗示一下;点出他一件幽默的遭遇;逗得他讲出来。。。。。。结果总能如愿以偿。这类遭遇总是陈旧得发了霉;像美国一样的古老。这些故事是当时的观众一般爱听的;后来给艺人团搞成了老生常谈。其中有一个故事是由〃博恩斯〃讲到他有一次怎样在海上风暴中遇险。风暴劲吹不息;船上的贮备都吃光了。中间那个人便着急地询问船上的人是怎样活下去的。
    博恩斯回答说:〃我们靠蛋活命。〃
    〃你们靠蛋活命!蛋是哪儿来的?〃
    〃每天;风暴一猛烈;船长就下两个。〃(〃下两个〃乃谐音。原文是〃laid to〃;意谓〃停船〃;但听的人可能听作〃laid two〃;即〃下两个〃。)
    开头五年;这个笑话总是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在这以后;美国人听多了;便不再欢迎了;而报之以意味着责怪和恼怒的沉默;如同其他类似的故事一样;听久了;就厌烦了。
    艺人团演员的噪子好;独唱。合唱;我都非常爱听;只要有黑人演出团存在都是这样。开头;歌子是粗俗的。滑稽的;像《布法罗姑娘》。《坎普顿赛马》。《老家伙丹。塔克》等等。稍过一些时候;流行了抒情的歌曲;像《忧郁的裘尼阿达》。《甜蜜的埃伦。贝恩》。《内利。布莱》。《海上的生活》。《左舷值班》等等。
    艺人团是四十年代初诞生的;流行了三十五年左右;后来蜕化为杂耍。所有的杂耍几乎中间都附带地插进一两出黑人戏。真正的黑人表演会已经消失了三十年。拿我来说;它是真正叫人喜爱。最能逗得人非笑不可的表演。它这样消失了;我总觉得太可惜。
    正如我说过的;在汉尼巴尔;去看黑人表演会最早的演出的;是一些世俗之徒。十年或十二年以后;黑人表演会像七月四日一样在美国变得家喻户晓。不过;我妈妈可从没有看过。她当时是六十岁;跟一位同她年龄相仿的可爱的老太太到圣路易去了;她是汉尼巴尔的老住户;就是贝特西。史密斯姑姑。事实上;她并非是哪一个的姑姑;而是汉尼巴尔全镇人的姑姑。这是由于她生性温柔;慷慨;慈悲为怀;为人朴素得可爱。
    跟我妈妈一个样;贝特西。史密斯姑姑从没有看过黑人表演会。她和我妈妈是性格非常活跃的人;她们的高龄对她们来说是算不上什么的。她们喜爱的是兴奋。新奇;喜爱的是信教的人所沉迷的那些宗教仪式上的东西。她们总是老早就去看马戏团的队伍进镇;并且因为恪守信念不能跟着他们走进帐篷里去看看而引为憾事。凡是七月四日的游行;主日学校的游行;演讲会;常年大会;野营布道会;教堂里的福音布道会等等;她们随时都喜欢参加。。。。。。事实上;任何解闷的事;只要能证明不是违反宗教的;她们都爱参加。。。。。。而且;她们连一次葬礼也没有漏掉过。
    在圣路易;她们急切想看看新鲜的事;就要我给她们参谋参谋。她们要的是叫人兴奋的;又是合乎规矩的。我对她们说;合她们胃口的;我一无所知;只是有一个常年大会;要在商会图书馆大厅举行;由十四位刚从黑非洲回来的传教士介绍非洲土人的音乐。我说;要是她们真心想看什么启发性的高尚的东西;我建议她们去参加那个常年大会。不过;如果她们心底里想的是花哨的那一类玩艺儿;那么我可以再找找看。可是不;她们很喜欢常年大会这个主意;很想去。我并没有把真相完全告诉她们;当时我心中是有数的;不过这关系不大。有些人习惯于把人家对他说的话打一个折扣;不管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对这些人;不值得自寻烦恼;一下子就把真相告诉他们。
    上面所说的传教士就是基督教黑人艺人团。在当时;这个艺人团是所有艺人团中最出名的一个;也是最好的一个。我们去得早;买到了前排座位。宽敞的大厅里所有的座位后来都坐满了;一共有一千六百人之多。当穿着奇形怪状衣服的异怪的黑人一个个走上舞台时;老太太们惊诧得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我跟她们解释了一番;说传教士在非洲穿的都是这个样子。
    可是;贝特西姑姑责怪说:〃不过他们是黑人啊。〃
    我说:〃这没有什么。他们也可以说是美国人;因为他们是美国教会所雇用的。〃
    接着;两个老太太开始询问;她们怎样赞助一家黑人事业;不管他们是什么行业;这样做合不合乎规矩。可是我说;她们不妨往四周看一看;圣路易有身分的人都来了;要是表演会不正当;这些人当然是不会来的。
    她们就放下心来了;很高兴能到这儿来;并且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这样她们便兴致勃勃起来;给新颖的场面迷住了。关键是要找到某种借口;好叫她们的良心平静下来;而现在她们的良心相当平静了;死一般平静了。她们贪婪地睁着大眼盯着那弯弯曲曲一长列走江湖的艺人。中间那个人开始表演了。他一会儿就引到我刚才说的那个笑话上去了。除了和我一起的新信徒以外;场子里每一个人都听过上百遍了。那一千六百个人都报之以一片意味着不满的冷冰冰的沉默;而那个可怜的〃博恩斯〃;就在这沉闷的气氛之中坐在那里;把那个笑话演完;可是对我的可敬的新信徒来说;这些全是新鲜的。最后他讲到〃我们靠蛋活命〃;接着加以解释;说每天风暴猛烈时船长〃下两个〃。这时;她们往后一仰;开怀咯咯大笑;全场既觉得诧异;又觉得好玩;甚至一下子都站了起来;看看究竟是谁竟然从没有听过这段笑话。我的新信徒们一直不停地笑;后来竟传给了别人;全体一千六百人都笑了起来!全场顿时一片哄笑声。
    贝特西姑姑和我妈妈那晚给基督教艺人团帮了一个大忙;因为所有这些笑话对全场观众都是陈旧的了;而对她们却是新的。她们看了尖声大笑;就把这欢乐的心情传播开去。观众们出场时笑得够累的;同时对这两位天真的人充满了感激的心情;因为正是她们把这种难得的珍贵的欢乐赐给了那些早已疲乏不堪的心灵。    
    
    第十三章
    最近接到一位先生从英国寄来的一封信。这位先生极相信骨相学;他奇怪为什么我对骨相学显然从未发生过兴趣;以致没有为此写点什么(写于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原编者注)。我作了如下的解释:
    亲爱的先生:
    我从没有深入研究过骨相学。因此我既没有资格发表意见;也没有权利这么做。三十三年或三十四年以前;在伦敦;我曾经为了增加一点知识;作了一次骨相学的小小试验。我用假名字去找福勒。他检查了一下我身上凸出来和凹下去的部位;然后给我一张图表。我将它带回了兰厄姆旅馆;怀着很大的兴致与乐趣对它作了研究。。。。。。我的这种兴致与乐趣;就如同看一个冒名顶替者的图表;他假冒是我;可是一丁点儿都不像我。我过了三个月;又去找福勒先生;先递进去一张名片;上面既有我的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