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道养生术-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卷《补益》为最集中。如第14卷《退居》,又有《择地第一》、《缔创第二》、《服药第三》、《饮食第四》、《养性第五》、《种造药第六》、《杂忌第七》等篇。其中《择地第一》指出退居养生择地,最好选在闹市和郊野的交界地带,因为山林深远虽佳,可是出门不便,而闹市出脚虽然方便,但又人多喧杂,所以所择居处“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之地,“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所谓养生的“风水宝地”,意即指此。 

  宋元以降,医家养生文化散见于各家著述的也不一而足,然而与道家养生文化相较,其有关专著则明显地相形见绌了。 

  除儒、释、道、医四家之外,杂家、武术家及民间散在养生文化,亦复灿若星汉,只是由于缺乏整理,所以资料分散,难以系统遍览,这又有待于来者了。 

  综观以上儒、释、道、医四家,儒家养生文化相对势力单薄,医家则以医为主,亦少养生专著,而佛家虽则重在修性,于诸禅中参悟人生参悟宇宙真谛,但其禅法的博大灿烂,堪与以修炼长生不老为宗旨的道家神仙养生之术分庭抗礼。所以佛、道两家,蔚为我国养生苑囿中姿彩瑰异的两树奇葩。   

  我国儒、释、道三教,皆重修性,而尤以佛门独具的禅观修性之法蔚为大观,堪称博大精深。 

  其禅观之法,以汉地佛教言,尤为禅宗、天台宗所重。我国禅宗,自达摩始祖开山作祖以来,一脉相承,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相传达摩所传的面壁之禅,以“二入”、“四行”学说为其骨干。“二入”为“理入”和“行入”。所谓“理入”,意即参禅面壁,在教理的启示下,拭去真如本性所蒙客尘,从而荡尽一切差别之相,使之舍妄归真,寂然清净。所谓“行入”,即平时生活修行中“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的合称。 

  达摩之后,至五祖弘忍“东山法门”以下,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为首,其修习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大胆突破由定生慧的传统模式,提倡不立文字,不拘形式,直揭心性的顿悟之法。北宗以神秀为举大旗者,其禅法承继道信、弘忍一脉,坚持端坐称念“佛”字以入“一行三昧”的程式,而以“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十六字为要诀。 

  然而,南宗顿悟禅法虽然不拘形式,但也并不抛弃“一行三昧”,只是其所说的“一行三昧”,于一切处所,不管行住坐卧,无处不在,不比神秀一脉的死板僵硬。为此《坛经》有云:“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性,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由于南宗“即身成佛”的顿悟禅法空灵活畅,所以此后“五家七宗”,繁衍派生,远胜北宗,并最后成为禅宗的主流。 

  以空、假、中“一心三观”为核心理论的天台宗,因其实际创始人、隋朝的智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智的老师是“一心三观”,兼重定、慧之修的慧思和尚,其道法传至智又有所发挥,终至形成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的一个佛门派系。其派修习,摄心养性,有名扬天下、流传古今的“止观双修”以及“六妙门”等禅法。 

  其“止观双修”之法,“止”是定,“观”是慧,所以“止观双修”也称“定慧双修”。何谓“定”、“慧”?摄心入止为“定”,观照静明为“慧”。然而实际修习之时,却又两者彼此交融,“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所谓“止观并运”,“定慧力等”,意即指此而言。 

  “六妙门”梵文名阿那波那(Anapana),意译为“数息观”或“持息念”。因其修习入真理之涅槃的进程,分为数、随、止、观、还、净六个阶次,所以有“六妙门”或“六妙法门”之称。   

  从客观言,佛教修习禅定,能够获得安住仪式、行慈境界、无烦恼、守护诸根、无食喜乐、远离爱欲、修禅不空、脱魔、安住佛境、解脱成熟等“十种利益”,为明心见性,趋向真如的人生修养而设。与此同时,其防病治病的目的也是明确的。《摩诃止观》卷八说,如能在平时勤修天台宗四种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小止观》也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瘥除。”佛典认为,人身地、水、风、火“四大”,各能生一百零一种病,所以合起来有“四百四病”的说法。由此推而广之,禅宗、天台宗,乃至其他各宗一切禅法,如通明禅、五停心观、四禅八定、八背舍、八胜处、十六特胜等,也莫不于佛法外,在客观上得性、命双修之妙。 

  纵观佛教五花八门诸禅,归纳起来,大体不外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三禅”。世间禅为生一切出世善法的根本,其禅法多以观息为入手门径,又有根本味禅、根本净禅两种。根本味禅有四禅、四无量心观、四空处定三种,因合为十二而称“十二门禅”。修禅者若厌欲界散乱可修四禅,欲求大福可修四无量禅,不愿被色笼罩可修四空禅。根本净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三种。修禅者如慧性多的可修六妙门,定性多的可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的可修通明禅。 

  出世禅有观禅、练禅、熏禅、修禅四种,其禅法多以观色(自身及客观物质世界)为主要手段。观禅,因其禅明观照不净等境而得名,又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四种”。练禅,“练”有调练之意,其禅为九次第定。所谓“九次第定”,就是次第通练“四禅八定”之后,最后入于“受想灭尽定”,从而灭尽一切意识、感知而入于“定境”。熏禅,“熏”为熏熟自在,其禅为狮子奋迅三昧。所谓“狮子奋迅三昧”,意为前所修习的九次第定,还只能从初禅起沿着九个阶次逐个顺着而入,未能从灭尽定的九个阶次中逐个逆着而出,而此则修习纯熟,既能顺次而入,又能逆次而出,好比狮子进退,奋迅自在一样。同时,又因入此禅者颇能除净夹杂在禅中的杂念,犹如狮子奋迅而拂尘土,故有“狮子奋迅三昧”之称。修禅,意即修治九次第定,使之更为精妙。如前狮子奋迅三昧,虽然在九次第定中奋迅自在,进退裕如,然而还有次第出入的顺逆,而一旦入于修禅,则更因超越远近(从初地至三地为近超,乃至灭尽定为远超)而超越于自在出入之上了。   

  出世间上上禅即《菩萨地持经》所说的九种大禅,其禅法主要着眼点多落在观心上。九种大禅为:①自性禅,因其禅于外不求,但观心的实相而称为“自性”。②一切禅,因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而得名。③难禅,这是一种深妙难修之禅。④一切门禅,因一切禅定都要由此门出入,故名。⑤善人禅,此禅为大善根众生共修之禅。⑥一切行禅,大乘一切之行法无不含摄,故有“一切”之称。⑦除烦恼禅,此禅有除灭众生苦恼之功。⑧此世他世乐禅,修习此禅,能使众生获得此世、他世之乐。⑨清净净禅,修禅者断尽惑业,得大菩提的净报,所以名为“清净”;然而入于寂灭,连这一“清净”之相亦无,故而复名之为“净”。 

  以上“三禅”,世间禅为佛教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共同修习,因其禅未能解决超生出死问题而名为“世间禅”,亦称“有漏(烦恼)禅”;出世间禅为小乘佛教所独有,其禅因参透生死,断尽烦恼,最后达到个人思想上解脱世间诸苦而称为“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为大乘佛教的禅法,因其禅非但能断除世间生死、烦恼诸苦,亦且能破尽“无明”,终至成佛而尽度众生于彼岸,所以称之为“出世间上上禅”。 

  有意味的是,佛门禅观修性养心的奇彩,其形式不仅表现在坐禅参悟上,同时还表现在不拘形式的其他种种参悟上。这一点,如前所述禅门南宗于行住坐卧随时可以直彻性源之法,而最有趣的莫过于后起的“话头禅”。“话头禅”也叫“看话头”,这是一种以“话头”为入手门径,颇为别致的参悟之法。“话头”是一句没来由的莫名其妙的话,古来有名“话头”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等,而高僧大德有关“看话头”的修持故事,则名之为“公案”。其“参话禅”的具体参法,禅门南宗临济宗门下大慧宗杲禅师《普说》有云: 

  经言祖语,诸方老宿语,千差万别,若透得过“无”字,一时透过……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落,如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好消息。忽然打失布袋(思想上的妄念),不觉抚掌大笑。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宾客酬酢,公私各处,都是第一等好做工夫的时节。 

  这里,宗杲禅师举“无”字话头如“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为例,进行参悟。参时最好注意“不用卜度”,“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得作有无商量”,意即堵住任何理性思维之路,然后由此引发“疑情”,不管坐住行卧,饮茶吃饭,喜时怒时,净处秽处,亲友碰头,公私各处,都一心扑在这句话头里,逼心令悟。 

  对于“话头禅”在修性养生方面所起的作用,陈兵《佛教气功百问》指出:“这种奇特禅法与气功功法及佛教一般禅法虽然很为不同,但实质上也有一致之处。参禅、看话头摄万念于一疑情,修习过程中一般当然也会有气功内气的效应。” 

  综上所述,佛门禅观修性之法,在我国诸子百家,儒、释、道三教所汇成的汪洋恣肆的养生修性法中,因其形式独特,内容精湛,堪称人类修性养生之术的一树奇葩。   

  中国道教,自创始以来,在历史长河风风雨雨的洗炼中,各种派系生而复灭,分而复合,真是错综复杂。自古以来,较为著名的道教派系,就有五斗米道、北天师道、南天师道、太平道、金丹道、帛家道、龙虎山派、皂山派、楼观派、上清派、茅山道、钟吕派、清微派、净明派、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教、正一道、武当道等,使人目为之迷。可是纵观这些名目繁多的道教派系,其所奉道术,虽互有异同,但从宏观角度分析,不外信奉符箓禁咒的“正一道”和全真修炼的“全真道”两个大宗。其符箓禁咒一派,自元蒙灭宋入主中原以来,由忽必烈授命龙虎山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领皂山、龙虎山、茅山三山,此后于大德八年(1304)时,又由成宗皇帝授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袭领江南道教。这样一来,江南龙虎山天师道派,与皂山、茅山等符箓一派,终至合流而为“正一道”。发轫于宋元的全真一派,上承钟吕金丹道派性命双修之绪,旁及儒释两家教理,主张三教圆融及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不娶妻室、不茹荤腥的出家修炼之法。其派又有北宗、南宗之分。北宗盛行于江北,由王喆开山作祖,下分遇仙、南无、隋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个支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