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的小农民-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瓿匀狻⒍缦谧拥模O碌娜缭诟桌铮焕茨瓿园肽炅恕

孙刚和爸爸也经常被这家那家请去吃杀猪菜的,农村都是讲究礼尚往来,今天吃他家,你家有机会就要请人家来吃。

今年孙刚家没猪杀,孙刚大姨家杀猪以后,孙刚和爸爸一起去吃了杀猪菜,临走的时候还拉走了半拉猪肉,有100多斤。

198。年味儿

198。年味儿

春节临近,各路明星在大舞台上,为“春晚”忙着走台、彩排、预演节目。

黎民百姓们在菜场、街巷、乡村道路等小舞台里,颠来荡去,热乎乎地打着招呼,忙着挑拣、采购各种年货,提着、背着或扛着往家运。

古人说得好,人生本是一出戏,表演角色有差异,春节是这出戏的最高潮。

有钱过年,没钱也得过年。过年在中国人眼里,可是同天一样大的事情。

岁月无痕,时光无迹,每走过365个日子,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要坐下来歇一歇。

亲朋好友从天上飞,地面跑,水里游,聚集到一起,纷飞的心暂时折叠翅翼,停靠在生命最温馨的港湾,大声说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情释放一年来积聚的所有情愫,虔诚表达对父母的孝,子女的爱,对新年好运的祝福与期盼。

虽说春节是精神的集大成者,但必要的物质支撑是少不了的。美酒佳酿,山珍海味,鱼肉禽蛋,青菜豆腐,果品补品,白糖副食,林林总总,先要置办妥当。

哪个家庭都有年货计划单,或写纸上,或记心里,详细周到,一应由当家的去操持。

城里人不掌握农业生产资源,置办年货以购买为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简单明快。

乡下人过年则不同,准备年货灵活机动,经济宽裕就多买点,生活拮据可动手多做些。

乡下人过年意识比城里人浓,一方面经年辛勤耕作,难得歇伙放松,另一方面三亲四戚“穷”朋友多,串门频率高,年货消耗量相对大。

杀年猪是乡村家庭备年货的重头戏。

小孩子们,只要天气稍一转凉,几乎天天叮着爷爷奶奶问还有几天过年,过几天杀猪,经常一天要问上好几遍,恨不能用刚学会的减法,减去一些又累赘又挡事纯粹无关紧要的日子。

爷爷都会告诉孩子,天一下雪就杀猪,然后不几天就过年,最后附上一句:“小孩巴过年,大人盼种田;爷爷老了,过一年少一年。”

小孩子们哪管得了那些,早晨起床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看有没有下霜,沮丧地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埋怨雪懒没自己勤快。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妈经常让孙刚兄弟俩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最好吃?什么东西最好喝?于是孙刚就响亮地回答他们,猪肉好吃,糖水好喝。

那个年代一年难得吃上几次猪肉,不是春秋大忙时节,也很难喝上甜到心底的糖水。

而他们的答复却是出人意料:饿了好吃,渴了好喝。

细细想来,爸妈亲说得很有道理。当他们再问什么集最大时,便能准确地说出是年集最大。

年集最大是个什么概念呢?孙刚觉得与九十年代的春季物资交流会规模基本不相上下。

那时寒假里的最大乐趣,就是由妈妈领着去赶年集了。

得知赶集消息的孙刚,兴奋得夜里睡不好觉,梦里净是穿着新衣的小伙伴,小女孩捂着耳朵躲在墙角,调皮的男孩子故意将单个的鞭炮点燃,随手甩在小女孩们的脚下,一声炸响紧跟着一声尖叫,快意酣畅的男孩子随即像一群活泼的猴子四散逃掉。

在梦中笑醒的他,被细心的妈妈掖了被角。

天色微亮,便催着妈妈起床做饭,而妈妈沉着地笑着刮他的鼻子:“小皮猴,快起来洗手洗脸,今天一定让你赶年集赶个够。”

穿衣戴帽,洗脸刷牙,出得门外,呼朋引伴,但见被和煦的阳光笼罩其中的乡村,缕缕炊烟像一棵棵长在乡村年味里的树木,被零星鞭炮炸响的晨风醺得摇摇晃晃。

爱出风头的大公鸡,调皮地从一个柴垛跃上另一个柴垛,从一个土堆飞上另一个土堆,用它有力而悠长的吟唱引领着昔日乡村最朴素、最悠闲、最抒情、最纯净的交响乐。

隔了这矮矮的石墙,听见邻居大娘、婶子们与母亲相互打着招呼,相约着去镇上赶这年末岁尾的年货大集。

只等妈妈喂罢鸡鸭猪养,刷罢锅碗瓢盆,孙刚急忙跑着前去打开紧闭的大门,村头巷尾已满是急着赶年集做自由交易的街坊,他们或骑自行车、或推着小车,或赶着车,或步行,老人孩子们欢笑着,形成乡村年前里一道不可或缺的独特景观。

几里地之外的年货大集上,已有震天的鞭炮声在清脆地炸响,年味就在人们匆忙的脚步声里,就在人们爽朗的笑意里,就在街头车水马龙的喧闹中,就在这集市上飘来的乡情浓郁的热闹声中,乡村的空气里聚满了浓烈的年的气息。

凡是年货没有备齐的,孩子没有置办新衣的,都需要在街上东走西逛,精挑细选,准备个盆盈钵满。

乡下人很要面子,走亲串友或伺候亲戚,总要倾其所有,鸡鸭鱼肉、瓜桃李果,烟酒糖茶,样样不可或缺。

条件好些的家庭,自然置办得齐全一些,自然全家老少欢天喜地;日子过得紧帮一些的,心里感叹着好过的年与难过的春,他们思虑着要在春天里买肥料、买种子、买秧苗、给孩子交学费,而算计着以后的省吃俭用。

赶年集的人们,一路在比较着今年的收成与来年的打铺,羡慕着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发了几张奖状,也算计着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不买。

女人们则无可奈何地叹息着,老的该买小的该买,唯独自己的不该买。

年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膨胀了好多倍,年集的外围都是集市驻地的乡亲设立的看车处,自行车、手推车等等交通工具,可以按照规定的区域放置。

集市上分成蔬菜市、衣帽市、家具市、杂品市、鞭炮市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是人山人海,每个板块都是物尽其有。

衣帽市,琳琅满目的新衣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小孩子并不懂得或计较衣料的好坏,感觉只要颜色鲜艳,与自己原先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可以了。

蔬菜瓜果与小孩子关系也不大,反正年后走亲戚时缺不了好吃好喝。

真正在意的却是母亲能不能接受孩子捶足顿胸的软缠硬磨,那上百头、上千头的手工大鞭炮,那缠了一圈又一圈的万头长鞭,那竹筒般细长的花炮,那需要用脚跺响的踩炮,那向墙上猛摔的摔炮

尤其是为了引人注目,他们将手工卷制的白皮大火鞭起劲地燃放着,震耳欲聋的炸响声至今还在孙刚童年的记忆里回响着。

岁数尚小的亲戚家的女孩子,妈妈也要想得到。

和鞭炮市紧临的是一些红黄相映的宫灯和灯笼,还有货摊上那些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雪青的纸花,用一根细细的铁丝做了支架,粘在上面也分外的显眼。

现在想来,那些价格低廉的纸花,打扮了女孩子天真活泼的童年时光,现在已经做了母亲的她们,定是发自内心内心地感慨着时光的无情流逝,用酸涩的心情和复杂的眼光去回眸着遥远岁月里的自己。

女孩子胆子小,多是不敢玩鞭炮的,手里拿着那些发着轻微声响的“滴古点,”扑簌簌冒着接连不断的碎火星,在胡同和大街上游来串去,她们身穿花花绿绿的新装,发间佩戴了鲜艳夺目的纸花,足以让这些女孩子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想是农村的母亲受了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的启发,杨白劳唱道: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我无钱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他用一根红头绳将闺女喜儿打发得在自己面前又蹦又跳,又说又笑。

孙刚很是佩服这些母亲琢磨透了这些女孩子的心思,花很少的钱便能打发她们个个笑逐颜开。这些蕴藏喜悦和酸涩的年集,让人深刻体会出了父辈们生活的不易和父母抚养孩子们的艰辛。

历史已踉踉跄跄而去,岁月已蹀躞走过,赶年集的日子像是从孙刚的童年记忆里划出的一条长长的琴弦,弹奏着坦诚、友善、豁达和宽容的乐曲。

年集里的那缕缕阳光,仿佛给孙刚储备了绿色的向往;赶年集的日子又像是雪花翩跹,灵捷如蝶,让孙刚对童年岁月充满了沦肌浃髓的理解和刻骨铭心的热爱。

回想到现在,现在的年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街上热闹,有新衣服,有鞭炮,有花花的玩具。

孙刚和妈妈去了几次,就把年货全买回来了,糖烟酒和鞭炮就由爸爸抽空去买。

街上人太多了,车子根本就开不进去,只好停在镇边小叔的家门口,买了那么多东西还要一点点儿的背的车上,可把孙刚给郁闷惨了。

最后几个集市,没什么东西要买了,孙妈还是约着婶子一起去逛,看还有什么需要去买的。接过孙刚说什么也不去了,在家里看门。孙爸就有空去逛逛了,买些鞭炮、烟酒、礼品之类的,过年用来走亲戚。

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199。过大年

199。过大年

临近过年,女人们纷纷出动,将家里的衣物被褥拿出去洗,洗去一年的尘埃,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幸福,其实对农村人很简单,就是给一个盼头。

农村女人的幸福更实在,好吃好喝的让给男人,希望男人更有力气来扛住家庭的重担,亲戚来了吃饭,农村女人也不上桌,剩的饭菜,就将就在灶间吃完了。

村里在外地打工的都会赶在除夕前回到家中,往日安静的村庄也因此变得热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凑在一起聊起在外面的见闻和经历,垂髫小儿、白发老人在一旁听得是津津有味。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孙刚家逐渐开始蒸馒头、切肉、打鱼、打扫房屋、买鞭炮。

打上来上百条鱼,给亲戚朋友每家几条,这样他们过年就不用买鱼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主要活动为打发灶王爷上天,通常在傍晚进行,连同灶君一块洒酒焚烧,口中念念有词,让他上天多说好话,并摆有贡品。

灶君像旁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知道你想衣锦把家还”,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刚过,几乎是一夜间的功夫,大街小巷,超市店铺,到处都在播放这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这首委婉动听,深情绵长歌声的催促下,猛然从繁忙的工作中被唤醒,于是人们争先恐后的置办年货,大包小包的选购过年的东西,年的距离跐溜一下,便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

在过年饭菜的准备上,豆腐也是不可少的。磨出来的豆腐是一整个盆子大小的,然后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将豆腐块放在水里面,隔三四天换一次水,天气又冷,不会坏,这样一直可以吃到正月底。

过年走亲戚之时,到了亲戚家,主人必然准备一碗米酒(醪糟),里面加几个荷包蛋。

过去的时候,客人看到米酒后,都是要强行将鸡蛋捡下来,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蛋,其实就是想给鸡蛋留给主人家的孩子吃。

孙刚小时候,一年很难吃几回鸡蛋,到了过年走亲戚,看到米酒,将里面鸡蛋吃完,米酒就剩下来了,为此常常遭到爸妈的呵斥。

米酒的做法,孙刚也会,自己曾经做过。

今年孙刚打算做一盆子米酒,先是将糯米蒸熟,然后放入盆内,放点甜酒曲,然后散点温水,不断地用手搅拌,直至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