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战争原则  
战斗程序  
  火力与反制武力  
  侦搜与反侦搜  
  指挥管制与指挥管制反制措施体系  
运动  
火力  
反制武力  
侦搜  
反侦搜  
指挥管制与指挥管制反制措施  
 
 
 
 

 
论战争原则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诸多著称的名言中有这么一句话:「战术架构往往因时而制宜,但战略的基础却如扎根于罄石之上,迄今屹立不摇。」马汉认为,与战术原则相较,战略原则较易由历史习得,因前者系「以人类制造之武器为工具,推动战术之变革与进步。」 ' 原注:Mahan,pp。8,88…89。 '  
  无论前述是否为真,军事原则——马汉或其他学者之理论——与衍生之行动间存有明显区别。包括战术原则研究在内,战术之变革并非意味战略原则恒久不变,设若真有战略原则。战略与战术皆受到「人类制造之武器」所影响。马汉未能预见未来武器如何影响战略或许情可原,但事实上渠在著述之时武器的改变已影响了战略。当军舰的动力由风帆转型为蒸汽时,所有之封锁战略作为即已改变。帆船部署时间可长达数月,汽船续航力低、极度依赖加煤站,而争夺加煤站一事,本身即对战略产生深远影响。  
  智慧架构包括了认识论学者(epistemologist)认为存在却无法确定之「真理」(Truth),吾人用以诠释真理之「原则」,以原则为基础统合行动之计画——「政策与准则」,以及政策与准则指导之个别行动——「战略与战术决心」。每一个环节皆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错误。马汉以自己所秉持的原则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出偏狭的战略预判,此点说明任何事情皆可能发生错误。  
  陆军对原则之研究向来较海军积极,马汉对此感到难过,但这种情形迄今并未改善多少。军事史学者引用战争原则时,皆避免将战略与战术原则(以及相关后勤)分别处理。渠等寻找真理的努力累积了许多著作,在兰德斯门上校(Captain S。 D。 Landersman)一份未出刊的报告中列出23项作战原则,部份为海军军官的创见。 ' 原注:所列项目见附录二。 '  
  有原则必有例外,战争原则之例外情形至关紧要。李德·哈特(Liddel Hart ' 译注:1985…1970,英国军史学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倡导机械化战争,鼓吹战车作战与空中优势 ' )说过:「战争中,任何问题与原则如铜板般,皆有一体两面之特性。这是无可避免之结果,因为战争是牵涉两方之事务,有攻就有守。」 ' 原注:Liddel Hart;p。329 ' 克劳塞维茨并未提出任何原则,但他本人就是原则的始祖,渠提出之命题与变数,其中部份为反命题,混淆了读者。他鼓舞了实践家,却使理论家受挫。渠就兵力战略集中所作的一小段讨论文字,于此全文照录如下:  
  最高明的战略是,常能保持强大,先在全般态势方面,次在决战点。因此,除了兵力整备的努力外(而此多非统帅之职掌),战略最高明且最简单的法则莫过于:集中控制其兵力。除因迫切目的将兵力他派外,任何部队不应脱离其主体。吾人须坚'于此项原则并奉为圭臭。在研析过程中,吾人应了解何种状况下得以分散兵力。此外,鉴于目的与手段之不同,兵力集中在每一场战争中未必获致相同结果。  
  乍听之下或许过于荒诞,但指挥官墨守成规,并无明确理由即行分割兵力之情事无以计数。  
  设若兵力集中成为常规,则任何兵力分割皆应视为例外,须有合理解释,如此方能全然避免愚行,而吾人将不会因未尽周延之理由提议分散兵力。 ' 原注:Clausewitz;p。204 '  
  战争原则必有重大例外,此系肇因于大部分之原则皆相互冲突,少有原则以优先顺序排列。这正是应有之情形。原则冲突(集中与节约、安全与突袭)产生一种张力,亦即单一可靠之信念对抗全然之墨守成规,优先顺序之阙如使吾人得以选择适当之原则。各项原则有助降低战争之乱度(entropy)。但其风险在于吾人误将原则奉为圭枭,继而忽略内涵之研究。高阶军官对年轻军官最大的伤害就是教授各项原则条文而已,而未就原则之内涵详加说明。  
  战争原则的第二项缺点就是被简化成单字,例如「集中」。一个单字不代表一项原则,原则是事实之陈述。「集中兵力」一词是价值最小的最短陈述。「集结优势兵力打击敌部份兵力」则较具体,价值较高。「于决定性之地点与时间集中战斗力量摧毁敌军,但不可过度集结部队,避免遭敌火攻击」则更具体,但即使这项原则适用于今日,并不代表以往亦然。苏联亦有相同之说法:「在决定性之地点与时间集中主力,创造优于敌军之兵力与方法。」是否这就是吾人所言?一项战争原则如欲发挥功效,起码必须符合当时环境,而且相当周延,能清楚地说明应采取何种行动。  
  战争原则之第三项缺点系未对战略与战术(或作战艺术)予以明确定义,两者混淆不清。吾人可赋予定义,但从笼统转换到具体的过程却容易产生错误。苏联军方战争法与「法律规范模式」(law…governed patterns)立论明确,但仍相当抽象。苏联兵学体系最为严谨:相信理论与信仰决定论系吾人解读苏联军事计画与预测苏联军事行动之重要凭借。  
  战争原则的另一个问题系未能将陆战与海战明确区别。尽管地面与海上部队在战术上朝向密切互动的趋势发展,加上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影响的事实早已存在,但在战斗中,地面与海上行动间存在明显之区别。下表中左栏系陆战之陈述,取材自杜普易(T。 N。 Dupuy)之著作「了解战争」(Undersanding War)第一章「永恒不变的战斗真理」(Timeless Verities of Combat)。右栏系笔者认为杜普易所言之海上作战版本。  
陆战  海战  
1。攻势行动攸关战果。  同左。  
2。防御力大于攻击力。  防御较弱。  
3。攻击如无法奏效,需采守势作为。  守势作为风险高,得不偿失。  
4。侧翼与后侧攻击之成功率较正面攻击为高。  从敌未预期之方为发动攻击能居于优势,但包围战术无法与陆战相提并论。  
5。掌握主动能发挥优势战斗力量。  主动对海上行动更形重要。  
6。防御一方之成功机率与防御工事的强度成正比。  防御能力仅是为了争取时间从事有效攻击或反击。  
7。攻击者只要不计代价,终将突破最坚强之防御。  只要有足够兵力,情况如左。  
8。成功之防御需要纵深与后备部队。  忽视后备部队是一大错误。  
9。如将奇袭、相对战斗效能、以及守势作为之优点纳为政体战力之要素,具备优势战力者将赢得作战。如各项要素皆已齐备,优势兵力有可能赢得海战。  然更具体而言,两军交战时能先有效发动攻击者将赢得胜利。  
10。奇袭能提升战力。  如左。  
11。炮火能击杀、干扰与压制敌军,并使敌部队溃散。  如左。  
12。战斗行动缓慢,较预期之效果为低(与平时之测试、计画与演习相较)。  情形通常如此,但亦有诸多例子显示海战结束较预期为快,或许海战之「摩擦」较陆战少。  
13。战斗过于复杂,无法用简单的语汇描述。  如左。  
 
  尽管杜普易所言并不全然适用于海战,但笔者无须对此多所着墨。战争原则正如同所有良好之理论,有助于厘清为何(实际作业则有关何时、何地与如何)。由于原则无法使人获致任何结论,最后令人感到失望。如将博学权威人士之理论一一过滤。试图找出完美理论,最后结果恐怕只是走入死胡同。或许原则对作战的贡献就是使吾人能战胜敌人。了解战斗程序系认识战术之良方。程序如果是导航科学与艺术,原则就是航行时协助定向之北极星。  

 
战斗程序  
  战术研究之成果系于吾人是否了解战斗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的条件下发生。战斗行动,或称战斗动能(dynamics),系认识战斗之源泉。动能代表时间模式之推移,亦即战斗程序之描述。大体而言,模式系程序之影像,但居体而言则属于数学模式、模拟、与兵棋推演等之实验,然后再加人更多因素,直到战场最后成为吾人了解其功效的实验室。有了通用的作战辞汇,就能适当地研究战场动能。能力、潜力、能量、压力、质量、动力与力量皆为战斗人员在战斗程序中应用之实体动能。  
  吾人详细了解基本程序,即可重新检视历史,并在趋势、不变之原则、科技以及战场环境等方面获致某些结论。吾人将可了解,每项科技带动之变革如何影响每个环节。例如,吾人已目睹第一阶段,亦即火力投射之改变。帆船时代被巨炮时代取代,后来空中武力独领风骚。科技改变了武器投射之方式,集中火力之方式亦随之改变。趋势显示未来将成为飞弹主宰的时代。  
  从掉落的苹果就可以归纳出万有引力的存在,社会现象如同物理现象一般,但不能因为看到某些事情的表面就率然论断,下列论点并非自历史经验归纳而得。  
  海军战术植基于五项命题之上,每一项皆为一个程序:  
海上作战以消耗战为中心。消耗战有赖火力投射之遂行。 
侦搜,亦即确定敌军位置,俾有效执行火力投射,为战术程序重要之一环。 
指挥管制系将火力和侦搜能力与战斗部队面临之状况结合。 
无论是在对峙或交火状态,海战系两军对垒,双方皆互有损耗。如欲赢得胜利,须能有效先发攻击,故采取行动以干扰敌军火力、侦搜与指挥管制程序亦相当重要。 
运动系战术程序之一环。事实上,战斗运动曾是战术之定义。运动系指挥管制单位将部队移动至适当位置实施侦搜与攻击。战斗运动之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在下列讨论中其地位无关紧要。 
 
  吾人可将火力投射、侦搜与指挥管制排除在战术程序之外,而将其视为海军部队作业要素,亦即归类为火力、侦搜与指挥管制等系统。任一系统皆有其反制方式,包括反制武力、皮侦搜、以及指挥管制反制措施等系统。  

 
火力与反制武力  
  火力系摧毁敌运用兵力之能力;反制武力系降低敌火力之效果。海战是非攻即守,但保留小部份的反击武力对防御的一方而言,将能对敌军火力采取因应行动。海军以往对火力的因应之道是强化战舰结构,藉以提升存活力——在16吋炮的时代称为持续战力,但此种作法今日已不普遍。  

 
侦搜与反侦搜  
  侦搜藉由各种方式搜集情报,包括侦察、监视、破码以及情报作战之各种方式。侦搜作业须待战术指挥官获得情报方始完成,内容包括敌军位置、移动情形、弱点、强点与意图。反侦搜旨在瓦解、干扰或迟滞敌侦搜作业。笔者倾向于将此种干扰称为屏卫(screening),然屏卫之意涵包括反侦搜与反制武力(亦即反潜与防空作战均着重于反制敌之攻击,同时降低其情报效能)。  

 
指挥管制与指挥管制反制措施体系  
  指挥决定部队需求,管制则将需求转化为行动,这就是程序。指挥管制体系之定义为,执行程序之装备与组织。指挥功能体现于指挥官、参谋以及渠等拥有之资源如战术决策辅助系统与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