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御力b3=1,持续战力b1=1。敌舰队可能由飞弹快艇组成或类似P…3C之海上巡逻机,携带8枚飞弹,可命中6枚。  
  神盾级巡洋舰可摧毁多少具备上述诸元之军舰?假设δB/B=1,可摧毁12艘(架)军舰或飞机。设若神盾级巡洋舰遭敌(B军)奇袭,敌需多少军舰方能遂行任务?假设δA/A=1,B军仅需3或4艘火力强大之军舰即可。B军最多4艘军舰即可使巡洋舰失去战力,但仍有诸多武器尚未使用而全然弃置,就滨海水域作战寿期期间所需投射之武力言之,神盾巡洋舰之打击力过大。  
  设若B军=10艘军舰,A军则需4艘神盾级巡洋舰提供相互防御:亦即以数量充分之巡洋舰摧毁敌之攻击。如这4艘军舰之128枚飞弹能执行战区飞弹防御或攻击岸上战略目标,则较具价值。  
  另一个作法是改变舰上之武器数量。设若A携带16枚攻击飞弹,其打击力a=12,可摧毁6艘敌舰。但其防空飞弹则可增加至48枚,足以防御4艘敌舰之攻击。  
  第三种作法是在侦搜范围与武器射程上大幅超越敌军。如能先发制人,将飞弹依据目标数量平均分配,则α=24,一艘神盾巡洋舰可摧毁12艘B舰。然须在侦搜与武器上付出高额成本。这与航空母舰之情形一般,运用现有航母成本不高,但如欲发展新型航空母舰与舰载机,则须付出高额成本。  
  吾人获致原则如下:舰队如无法有效地先发制人,则应集中兵力于防御。如防御力无法增加,则须具备长程侦搜能力,俾能闪避攻击。  
  大型军舰之部份问题可透过增强持续战力加以解决,俾防范穿透防御网之飞弹,然吾人忽略了此点。  
  吾人可从过去飞弹作战史归纳出穿透率:平均每三枚飞弹就有一枚可穿透防御网。然此数据并不具任何意义,因飞弹穿透与否取决于防御行动之效能。对神盾级巡洋舰防御网之穿透率并无任何实战资料可供参考,仅有性能测试数据。如能确定穿透率,则持续战力问题不难解决。如穿透率为十分之一,(防御效能为90%),则神盾级巡洋舰防御10枚飞弹时,势必有1枚命中。故二艘B舰,总计发射12枚飞弹即可能有1枚命中A。如巡洋舰承受2、3或4枚飞弹攻击后,战力虽受损,但仍能继续作战,则B须发射更多飞弹。如飞弹确能穿越防御网,则吾人设计军舰时须增强持续战力。  
  由于滨海水域环境复杂,空间受限,对巡洋舰之威胁更大。笔者看不出有何必要,将造价高昂性能优异之大型军舰派赴狭小之滨海水域,除非这些军舰在遭受数枚飞弹命中还能持续作战。事实上,自从鱼雷艇、滨海潜舰及雷区于本世纪初问世后,滨海水域成为杀伤力高之小型快艇的天下,对大型军舰而言则变成禁地。  

 
概述  
  本书此一版本虽然增加了滨海作战,并以新素材来协助读者了解过去卅年之飞弹作战。然这个部份的概述在内容上仅作些许变动。读者应了解,滨海作战中有相当部份属于陆基兵力,是一种联合作战的缩影。  
  攻击艇拥有庞大火力,却无防御系统,易遭攻击,而且是战术状况中的不稳定因素。攻击艇完全仰赖先发攻击采隐匿奇袭或具备较佳之侦搜范围与武器射程。攻击艇如具备这些能力则可称为异数。为何建造只具备攻击而无防御能力之快艇?原因在于成本效益。如就火力效益言之,一攻击艇之飞弹命中率可达数枚,两军对阵之作战不在考量之内。更精确之效益为「作战寿期内可投射之火力」,此为攻击力与反制武力之结合。  
  可投射火力之研析有时显示,攻击火力最好集中于一个载台,除节省载台建造经费外,加装飞弹之成本亦不高。然而火力集中于单一载台有其不稳定因素,前述讨论亦指出此举需搭配(一)科技能力(更多防御力,例如点防御或千扰丝,抑或增加舰体强度俾提升存活力),与(二)良好之战术(采循序攻击,或从各个方位发动攻击,使敌之侦搜与管制能力无法负荷)。上述两项因素结合后方能有效发挥攻击。  
  在战术架构上,需要多少打击力方能一举摧毁敌威胁。如由一艘或多艘军舰在一处或多处发挥集中火力,有效攻击则需更大火力。  
  至于兵力集中则有赖防御力之分析。集中火力之战术端视吾人欲从事攻击或防御。然各项考量切不可仅以武器威力与射程为依据。其他因素包括,网路构联之良剽决定吾人是否可有效集中散布各处之火力,侦搜网络(敌我之舰载或他处之侦搜系统)搜索范围与计画,以及滨海水域之假目标与电子辐射皆影响防御与攻击能力。反侦搜能力如匿踪等亦影响最终之计算。  
  兵力对比无法确切估算,系吾人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平时吾人习于高估自身之打击力。故规划防御与攻击行动时,应额外增加火力。  
  战术后备兵力须处于安全区域,无被攻击之虞。保存部份飞弹攻击能力俾利第二波攻击之前提在于,本身安全无虞以备不时之需。如后备兵力离战场太远,无法发挥作用,则不具有后备功能。周波攻击并非保存后备兵力之作为,而是攻击之一种模式。  
  集中兵力之缺点在于敌人可知舰队所在,故电战作为不应着重于隐匿本身行踪,而是使敌人难以追踪与瞄准舰队中执行任务之主要兵力,亦即打击力。此外,切莫为了闪避敌侦测与追踪而大幅牺牲防御能力。主动干扰措施与辐射诱标系公开行动时之主要扰敌作为。设若主动防御并不足以在发动攻击前有效防护舰队,则整个行动须重新评估。行动计画如须集中兵力俾利防御,却因电子辐射严格管制限制了搜索与射控作业,而丧失防御效能,后果将极为惨重。神盾巡洋舰防御能力无与伦比,然其电子辐射却是致命伤,除非其兵力相当强大,足以公然发动攻击。  
  未来由于侦搜能力之缺陷,加上反侦搜能力提升,两军对仗距离将益形接近。一且飞弹仓促发射完毕之后,勃克比喻以短弯刀作战之情形可能发生。  
  滨海作战的距离短,而海上并无侧翼可攻击,或高地可占领。海军岸置单位以独特方式结合感测器、飞弹与其他武器发展新战术,透过准则、训练与通信使彼此密切配合。另外以杂波为掩护发动奇袭,益使滨海作战风险性增高。防御愈难,舰艇与飞机面临之风险相对增高。  
  是否有任何方法今战术指挥官与其参谋在面对滨海作战的繁杂问题时,冷静思考,仔细检验各项因素。当某国不仅能防御其海岸线,且具有相当之海洋作战能力时,吾人与之作战须着重侦搜、指挥管制与武器射程。  

 
现代海战模式:以武器与侦搜系统涵盖范围为中心  
  本模式之目的:协助战术人员比对敌我侦搜与武器系统效能,俾比较彼此实际可投射之武力。本模式显示,能掌握环境状况者,将能先发制人。  
  除火力比较外,侦搜系统之效能、感测系统之电子辐射管制(EmCon),以及两军间距离,亦为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将使得分析作业益加复杂,然这是无可避免之事,因侦搜与感测系统能有效能地运用系战术首要之务。本模式系以最简便之方式展现现代海战中最重要之因素。  

 
状况描述  
  1.蓝军与红军可由各种射程各种方向发动攻击,打击力以每次攻击之命中率计算。此处所言命中日标之飞弹数量系依据射程而定。红、蓝军可集结、分散,或分割成数个单位,最小单位为军舰。  
  2.两军防御力包括软、硬杀系统(拦截器、防空飞弹、干扰丝等),两种系统结合运作只能作为消耗之用,摧毁部份来袭武器,仍有若干将穿越防御网。  
  3.如无侦察、监测、电子反制拦截等系统或其他情搜系统提供之情报,即无法发射武器或充分发挥防御能力。打击力与防御力皆取决于侦搜情报。  
  4.侦搜情报之取得系依对敌采主动侦测或被动拦截而定。被动侦测之距离较主动为远,且可取得各种战术资料。  
  5.侦搜情报内容可分为三个项目:  
  a.侦测:了解敌人所在,足以防御即可,无须攻击。  
  b.追踪:对敌位置与行动资料不足,但仍可发动攻击,惟其效能将受影响。  
  c.瞄准:详细了解敌兵力组成,可瞄准敌各单位,只要在射程内,命中率可发挥至极致。  
  6.就主动侦测言之,方位与距离、目标定位、瞄准等侦测效能取决于电子辐射管制程度的三个等级:  
  一级(EmConA):严格限制 (最小或无)搜索  
  二级(EmConB):中度限制 (部份)搜索  
  三级(EmConC):无限制(开放)搜索  
  某些主动系统之性能取决于扫描率,亦即某个单位时间内扫描之范围。其他系统则视某个单位时间内在某个地区之侦测机率。就整体搜索而言,在搜索区内之可能作业密度端视时间与作业模式而定。无论追踪或瞄准敌军时,亦需要进行攻击,此时需更多时间与侦搜作为。无论何种状况,(敌军位置、航向、航速以及部署细节)情报皆须回报,故侦测作业时间包括将情报送达至指挥官所需的时间。侦搜作为不易概念化,管理上亦相当困难,无论如何实施,其效能取决于扫描范围、精确度及回报时间。 ' 译注:侦搜方式概述见Koopman。 '  
  7.被动侦搜亦包括测距、定位与瞄准,其效能取决于敌军电子辐射管制。电予辐射管制旨在防止敌军透过被动侦搜取得主要目标(航空母舰与旗舰)之瞄准资料。  
  8.实际可投射火力(有效打击力减防御力)能在攻击后降低敌攻击与防御力。实际上,敌原本之战力(攻击、防御与持续战力等)与主动侦搜能力降低程度系依被命中之程度而定。  
  9.红、蓝军之机动单位皆可四处游动。  
  10.舰载感测系统亦随载台而动。卫星属移动性,而陆基雷达属固定式感测系统。各军感测能力等于涵盖范围之大小。搜索系针对有利害或影响关系,或者须以管制之地区采小区域逐步搜索敌军。 ' 译注:另一种搜索模式系一次涵盖大范围地区,以较长之时间进行侦测、追踪或瞄准该区之目标。读者在研究后述之例子后,可自行研判何者为佳。 ' 本模式中,两军同时采取侦搜作为,然其电子辐射程度与电子管制作为决定孰优孰劣。侦搜系统与其运用方式系本模式之重点。作战结果取决于第一次攻击发动前两方对取得之情报以及电子辐射之管制程度。  
  11.一旦认为已取得足够情报,即可下令攻击。汇整情报资料与下达命令需时甚长,往往以小时计。如敌之攻击先于吾人下达命令前到达,则我无法进行攻击。若敌之攻击于我发射武器后抵达,则两败俱伤。  
  12.(1)被命中,(2)损失飞机,以及(3)飞弹发射后仍存活之部队,可再发动攻击。  

 
现代战术范例  
  假设蓝军意图攻击红军陆基侦搜系统与武器,如图11…2所示。红军在海上部署两艘飞弹潜舰,任务为在蓝军接近红军有效射程前进行攻击。为利讨论,同时将重点置于双方之侦搜作战,吾人假设蓝军防御力强大,并能集中兵力成为一支舰队。尽管蓝军战斗序列中已包括其他战略侦搜系统与陆基单位,仍须仰赖舰载系统负责作战侦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